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星辰计划2024年第12期“浅”专题活动。
浅尝辄止:辄:就。稍稍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记得在我高中毕业时,有同学曾经给我留言:君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可惜无一精专,浅尝辄止。
毕业留言册大多人专拣好听的写,毕竟面临分别,以后能见几面都很难说。即便谁有些毛病或不足,一般也没人去触碰,免得伤了和气,也未必能解决问题。
这位同学给我的留言很中肯,肯定优势也指出不足,所以印象深刻。
那时的我确实涉略广泛,只要感兴趣,有机会就想尝试,属于容易被外界因素点燃的那种。却无一例外,或不得要领,或兴趣索然,然后就是浅尝辄止,不了了之。
我就像是一只勤劳的猴子,从玉米地这头掰到那头,怀里里还是一穗棒子。
显然,只是凭借一时的兴趣,并没过多想过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身条件是否允许。
那时的我浑身充满激情,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恨不得在短时间内就能拔尖出成果。
回想起来不胜感慨,资质禀赋又不高,一个普普通的平凡人,还不愿意脚踏实地下功夫,还异想天开短期内出成绩,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借助一点小聪明,小才情,感觉自己也不含糊。一看就会,一动就废。眼高手低,这样的结局一点不意外。
同学的忠告并未能引起我足够的重视 ,一晃就老。蹉跎了大半生,依然是一事无成。
就像一副漫画里的那个勤劳的人,一辈子打井,却挖了无数的坑。思维定式已经决定了结果,他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里没水,换个地方挖。”
好像是84年的高考作文题吧,就是以这幅漫画选取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漫画里那人的形象还记忆犹新,戴个帽子,叼着烟卷,双手端着铁锹,裤腿高挽,他正准备换个地方打井,身后留下无数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坑。而截面图显示,他挖过的地方有几处距离水源非常接近。
很多人嘲笑这位勤劳又愚蠢的打井人,那地方再挖几锹不就见水了吗?何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瞎折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是换作是我们,未必比他高明许多。
那只是个示意图,从上往下看,深浅都是一样的,没水。
抛开打井,现实中类似的悲剧从古至今从未停歇。
有人辛苦了一辈子,忽然发现方向错了;有人同一项工作干到退休,还是原地踏步。
是我们努力不够吗?
显然不是。
方向不对,再努力都是徒劳。
所以,正确方向是前提,然后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锲而不舍。
漫漫人生旅途,有一种行为如阴影般悄然相随,那便是浅尝辄止。
它如同一道无形的藩篱,自我设限探索的深度与广度,阻碍着我们获取真正的智慧与成就。
浅尝辄止,使我们与深入了解事物的真谛失之交臂。
世间万物皆有其奥秘所在,若仅满足于表面的触及,蜻蜓点水,便如同隔靴搔痒,无法触及事物的核心。
真正的智者与追求者,总是不懈地钻研、挖掘,力求突破表象的束缚,探寻真理的所在。
摒弃浅尝辄止的陋习,我们方能在某个适合自己的领域取得战果。
浅尝辄止的弊端,亦在消磨着我们的坚韧与毅力,怀疑人生的方向是否有误,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不是那块料。
此外,浅尝辄止还消耗着我们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充满不确定性时,便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应有的成果。
如此一来,我们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便付诸东流,毫无实际价值。
同时,浅尝辄止也让我们在选择上犹豫不决,频繁地改变方向,最终一事无成。
那么,如何才能戒除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使自己有清晰的方向与动力去深入探究。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与耐心,在面对复杂的问题与任务时,能够心无旁骛地持续努力。
最后,要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不畏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策略,继续前行。
浅尝辄止,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是阻碍我们成长的顽疾。
戒除这一不良习惯,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去追求实现梦想,终有一天,你会感谢自己曾经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