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一大批少年误入歧途?
针对个体这是存在偶然性的,但是整体来说这是必然,因为我们的教育机制出现了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指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也包括了社会、家庭的教育等都出现了问题。在这些少年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人格、或者对于行为还没有一个基本的行事标准时,他们就已经被迫独立了。对于很多家庭贫困的少年来说,父母只愿意供养读书成绩好的孩子,这也就导致这些失去教育机会的孩子不得不进入社会。社会是以生产和生产力为主导的结构,这就意味着他们学习的潜质和热情很难再被激发,也很难自我发掘。这就有很大的偶然性了,一方面是个人性格本质的偶然、另一方面是所遇之人的偶然。他们中的某些人或许因为天赋、遇到贵人而慢慢建立一个正确的人格意识,认知不断突破,逐渐弥补曾经的缺憾。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大部分人被迫依靠苦力来维持生存。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理论上来说,他们的学习欲望都是能够被多次激发,他们都是有机会成为有为青年。这一点从那些中产阶级的子女中就可以看出,部分人及时成绩不好,但是父母仍然帮助他们继续接受教育,他们当中子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与进步的概率是远远比家境贫寒家庭的子女大,这很大一部分是教育的功劳。中产阶级的子女有更多时间接受教育,这其中包括亲人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因此他们的人格形成是更加完善的,他们更能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也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选择自己的一技之长。相对来说,那些不具备先天优势的少年就可怜得多,他们小小年纪就不得不一个人出来接受社会的考验,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这样的经历让他们失去学习的环境和学习的欲望,他们眼里只有生存的欲望,甚至更有部分人会被不法之人诱导、被环境逼出恶念,这很大一部分是教育缺失的原因。
那么怎么来改善这种现象呢?我谈谈个人的理解。
首先是环境的改变。我们不能让企业家做懒汉,不能让他们简单地通过学历来筛选人才,而要以能力和综合品质来筛选人才。这样可以给出一个信息,不是上过大学、上过研究生的人就能胜任这些岗位,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人能胜任这些岗位。
其次就是学校教育的改变。教育者们千万不要成为懒汉,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个体,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群体。我们既要研究群体的同一性,也要研究个体的特殊性。试试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兴奋点是什么、他们抗拒或者接受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片面地用成绩肯定或者否定学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国家和人民都要出力,国家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志愿团队们需要呼吁更多有钱或者有能力的人为教育做贡献。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让最优秀的人去做教育、去改变教育。
再来说说家庭教育的改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且最长久的,父母是最不能成为懒汉的一批人,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家长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在心灵成长、人格完善、兴趣挖掘的过程中,父母很有可能能起到关键作用,这样的先天优势是很多老师所不具有的。父母一定要花心思在孩子的心理成长上,不要用父母的思维来看待子女的思维,要代入他们的感受,设身处地地思考孩子真正的需求。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父母一定要花时间观察自己的孩子,发掘他们的潜能。一定要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至少在一个领域是有极大的潜能,而激发这种潜能只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挖掘,第二步是坚持。
还剩最后一个问题,思考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要回到最开始谈到的中国有一大批少年误入歧途这样的一个现象,另外还有一个刚刚没有提到的现象,那中国还有很大一批人生活得非常麻木,他们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不快乐的、甚至是压抑的。我们提出要改变教育的意义就是要改善这种现象,让越来越多人能够对自我认知不断提升,有意识并且有勇气追求自由。当然,这样的变革无疑是一场持久战,我希望我是这次变革的见证者,甚至是推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