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男孩
志博是个宝藏男孩。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创客班的沈老师跟我说的。
在沈老师心里,志博一直是个很腼腆的孩子。内向,话不多,说得少,做得多。所以,这次出作品的时候,志博负责做,表达能力强的俊皓负责提供创意和做解释。
昨天的区比赛,俊皓不知怎么的居然没有去,这个解释必须由志博自己完成。沈老师当时心里就打起了鼓:俊皓日常那么外向的孩子,在每次面对评委的时候,尚且因为紧张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次换了日常话少的志博,估计面对一群评委的时候得更紧张了吧。没想到,志博不但很好地完成了答辩,态度还非常落落大方,即使后来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也能很淡定地面对。
勤思、善学,肯下苦功,做的比说的多,志博果然是个宝藏男孩。

阅读训练单元
第七单元是阅读训练单元。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中慢慢学习。可惜,我们中途换教材,没有之前的积淀,课会比较难上。

书上单元首页的语文要素照例只有两句。可是,如何在课堂学习中将“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呢?如果不做这样的“细化”“具体化”,教和学的活动就无法落地。通过阅读了大量的公众号,我决定把单元目标设置成以下三种可评估的目标:
1.通过边读边想象诗文描写的画面景象,对景物的状态进行判断,区分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2.懂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作者观察发现的,借助具体词句想象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下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初步感受这样描写的好处;
3.在具体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在想象画面情景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文字,初步领会作者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都表达了作者从具体景物状态中感受到的情趣。
例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时,除了做古诗的常规积累外,要通过对具体诗句所表现的景物状态做出判断,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在教学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时,学生要能通过上下文,判断出文章中主要写的是动态的景物,通过对这些动态描写的想象、朗读,体会这些动态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

在学习《鸟的天堂》时,学生应该能通过对比,发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出来的事物不同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领会作者在不同情况下对景物分别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用意。

今天草草地上了王维的《山居秋暝》。把时间用在讲解律诗的常规概念和动静结合上了,感觉翻译部分太过于草草。不少孩子没有记完笔记, 我把课件开着给他们下课记。为了保证他们听懂了,要求孩子们在抄写古诗作业的下面,自己试着翻译一次。
刻意练习
今天我班的足球队和四班的孩子们打球。
没提醒孩子们,大多数都带球服了。少数孩子依旧是“丢三落四党”,黏着父母,让父母送衣服来。

因为我班依旧处于弱势,所以我干脆不关注比分了,专注地研究场上的每一个孩子。
鑫瑜、子强、铭凯属于目前比较有球感的一类球员了。球到自己身边的时候,知道去截断,但是一旦踢到对方那一半球场,孩子们就会因为体力不够,速度不够而导致对方很快就抢到球,重新攻回来。这样给守门员郭豪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郭豪的手套太大,没有太好的磨合,反而容易造成漏球。
星宇和欣欣两个小姑娘还是处于站桩型选手,球到脚下的时候扒拉一下,如果离了一截,就不会去追了。
亚杰这一场表现得比较叶公好龙,会跟着满场跑,但是真正球来了时,往往还会有躲闪的动作,不敢上前阻拦。
突然想到刻意练习的理论。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针对每一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带着他们大量地进行专项练习。可惜我没这个技术和能力,不知道班里有没有家长能提供这样的帮助,每天带着孩子们练一会儿。打算明天去班里问问。
今天班里的孩子们表现得不是很好。围观的男生们居然有的带了牌来玩,有的躺在篮球架上互挠,有的在水坑里上蹿下跳,宛如一只跳进泥塘的小猪佩奇。如果下次再不改,就不打算占用午课的时间带孩子们全部出来了。
听,孩子们的诉求
晚上加班改孩子们的试卷。翻阅作文的时候,每每泪目。
这次的作文主题是写给家人的信。
“小作家”婧涵在信里这样写道:“爸爸妈妈,再不陪我,我就长大啦。”
有这样心态的孩子太多了。
“您总是抱着手机,说你在听,可是我每次说好几遍,你才真的能听到。”
“我作业不会写的时候,找了家里所有的房间,才看到您在打游戏。”
“放下工作,来陪陪我吧。”
“放下扑克牌,陪陪我和弟弟好吗?”
“我希望你能放下手机,陪我一天,就一天。”
“每到周末您要么在看电视,要么去公司加班。我真的真的很想您能多陪陪我。”
“如果您想让我成才,请给我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我在精神世界中翱翔。”
“妈妈,不要再为了我们工作了,我知道你天天熬夜做的手工活才七块钱一份。我一定要为了你成才。”
还有一些孩子开始担心起父母的身体。
“爸爸,可不可以不要再做‘低头族’了,这样很伤身体。”
“妈妈,这样高强度的玩手机不但浪费时间,还会伤到您的眼睛的。”
“爸爸,吸烟对肺泡的影响可大了,请您戒烟吧。”
“祝您不喝酒,也祝酒能一夜间从世界上消失!”
听,这是孩子们的诉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