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人和孩子,代沟有多大
我曾不相信大人和孩子之间有代沟。但大人和孩子的视角,有时候代沟真的很大。
有一次,孩子回来和我有兴奋地说起校园之事,他们班有个体育生,和别的班一个男生冲突,双方约好在操场打架解决。
体育生讲他会叫上体育队的学生和职校的来帮忙,而那个男生大叫他会让他们班的男生来群殴,双方互指让对方等着。
听到这里,我和他妈妈都很担心,无法无天了,学校太乱了,而孩子就像看瓜观众,眼睛发亮,却不无惋惜地说:“他们只是相互威胁,并没有打起来------”
有一次,也是一个朋友,说起一件事,儿子上三年级,总受五年级的一学生欺负,报告老师,老师却说要宽容,是开玩笑。孩子回来很不舒服。
有天他忍不住去找那个五年级学生,结果那学生看到他一脸凶相,吓得哇哇大哭,引得学校许多学生看到。
我们都觉得做得很对,大家都一个孩子,谁也不愿受到欺负。可他孩子却觉得在学校抬不起头,同学都不愿和他玩。
孩子有事也不愿和朋友说了。
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视角不同。
-2-
把事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怎么样?
有书说,让孩子自己独立处理自己的事。也说是说,大人不要过多的界入孩子的事中去,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样孩子长大抗挫能力更强。
小俊从小很独立,小时就是摔倒了,膝盖摔破了,父母也只在一边看着,任他自己哭够了再自己站起来。就这样一步一步,他读书工作离家越来越远。
每次在外面有什么问题,都自己一个人扛,有些事扛不住,也就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舔自己的伤口。
他从不会和家里的父母说什么,总说,在外面很好。但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如果一个家庭都客客气气地,一味地小心翼翼,那这样的家庭也就不是港弯了。
小俊和朋友们说:自己从不让家里人操心,父母一天一天老了,也不想让他们担心。
周围的朋友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只是我想,做为年纪越来越大的父母,头发斑白,踽踽独行的老人,他可能不需要很好两个词,随着交际圈越来越狭窄,他更想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更需要家庭生活的气息。
许多父母在让孩子独立的同时也将孩子对自己的情感依赖给斩断了。
这就像个摆钟,小时候孩子独立前行,老了后却自己踽踽独行。
-3-
让孩子知道,大人是他的坚强后盾。
前几天,路过一个小区,一个孩子在哭着挣扎,不想上兴趣班。
我不想去学钢琴了,太累了,我不去
妈妈拽着她的手,怒吼,
你今天不去也得去,哪有什么都这样轻易放弃?
最终去没有去,我没有看到,只是想,父母孩子都不容易,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角度。那就不可以调和吗?如果没有价值感,孩子会感兴趣吗?
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可以即时获得成功感,如果不能长时间获得价值感 ,孩子是不是会没有兴趣?
我们让孩子独立,孩子不懂,幼小的心灵深处觉得缺失了最珍贵的亲情,他对人生的价值会有兴趣吗?
这确实值得反思。
每次上班要经过一个幼儿园,常有孩子抱着妈妈的腿大哭,挣扎地说,
我不上幼儿园,我不去
妈妈大都也是强行扯开孩子的手,甚至一个指头一个指头掰开孩子的手,转身离去,很少有会蹲下身子轻抚孩子,说:
乖,妈妈知道宝宝很难过,喜欢妈妈,可妈妈要上班,这样,下班了妈妈就来接宝宝。
我们都想孩子独立,却没有在情感上给他过渡,这样会造成情感地缺失。
我们应该用轻抚的方式告诉孩子,孩子我理解你,我们会和你在一起。
看事的视角可以不同,但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是他的后盾,这样孩子成长就不会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