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论语》讲堂留影31

《论语》讲堂留影31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3-08-27 17:19 被阅读0次

2023-8-28 三十一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今天继续来共同学习论语为政篇第15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章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在中学教材里边出现过,语文教材里边有,历史教材里边也有。本章它主要讲了学与思的关系,要求学生呢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考分析所学的知识,那思考分析完以后,还要再去读书学习。如此,往复循环,这也是孔子根据自己的一生的读书心得来总结出来的学习上的方法。可以说值得借鉴。
这里边有两个重要的字,一个是罔,一个是殆。罔,就是诬罔的意思,就是被欺骗。上半句的意思,如果你只是读书,却不去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在《孟子·尽心下》里边有这么一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啥意思呢?就是说你如果只是一味的死读书,读死书,那就会读书死,就容易上当受骗,还不如没有。孟子的这句话和孔子这句话,应该说在本质上表达了同一个思想。
那下半句呢,和上半句实际上是相对的,一个学而不思,一个思而不学。那这个“殆”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解释,这个“殆”是疑惑,只是一味的思考而不去学习,往往陷入了迷惑的状态。另一种意思呢,就是当做危险讲,就是说只思考而不去学习,容易走火入魔,这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讲,那是危险的。这两种说法我觉得都讲得过去。
在中学教材里边,往往把这个“殆”解释成危险,所以这个观点非常普遍。但是就我个人来讲,我倾向于第一种,就是迷惑。因为在论语里边,常用的一种句式就是互文,结构相同,意思相近,连贯起来呢,增加美感,增强语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学和思要相互结合进行,那这样的话呢,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否则,就会陷入一种迷惑的境地,你不管是学而不思,还是思而不学都会陷入迷惑的境地,或者说都容易被读书所误。
铎罡 书法

张居正直解

罔,是昏而无得。殆,是危而不安。孔子教人说:“天下的道理,散在万事,而统会于吾心。惟其散于万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实践的工夫,而后能实有诸己,这叫作学。惟其会于一心,故必加沉潜反复,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后能穷其精微,这叫作思。这两件缺一不可。若徒知务学,而不思索其义,则理不明于心,其所学者,不过卤莽之粗迹,终于昏昧而已,所以说学而不思则罔。若徒知思索,而不用力于学,则功不究其实,其所思者不过想象之虚见,终于危殆而已,所以说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必要思,学了又能思,则所学的方才透彻;思必要学,思了又能学,则所思的方才着实。二者偏废,则各有其弊矣。求道者可不知所务哉!

李零讲解

这是讲学和思的关系。学像吃饭,思像消化,一样不能少。光吃饭,不消化,不行;光消化,不吃饭,也根本不可能。“殆”有危殆之义,有困乏之义,有疑惑之义,学者有不同解释。杨伯峻说,以《诗·小雅·节南山》的“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为例,主第一义,翻译成没有信心。何注主第二义,王念孙、王引之主第三义。这里,罔是迷惘,学而不思,会越学越糊涂,问题不大。思而不学,当然很危险,也会穷竭,也会糊涂,说起来,好像都通。但这两句既然是互文见义,似乎还是以第三义为长。学而不思,顶多是不明白;思而不学,是脑子空转,自己把自己绕在里面,那可是大糊涂。(学与思,一样不能少)

孙中兴详解

孔子在这章强调的是要学思并重。

    孔子说:“只学了古人的智慧而不反思怎样启发自己的智慧,这样是徒劳无功的;只靠着自己的智慧而不学习参酌古人已有的智慧,这样是会累死自己的。”

    “学”,黄式三说是“如博学详说之学,谓读书也”。

    “罔”,皇侃说是“诬罔也”,戴望说“犹罔罔无知貌”。

    “殆”,戴望说是“反诚”,又解释说“徒思不习六艺之事,则不诚无物,故殆”;刘宝楠参酌古注认为既可以通“怠”,也可以解释为“疑”;程树德则主张“疑”是正解。

    孔子拿“学”和“思”对举来说明应该两者并重,否则执着其一,会有流弊。这和孔子单独谈“学”和“思”的情况会有不同,没有两相比较,只是强调“学”或“思”的重要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要更挑剔,这里也没有提到前面一直强调的“行”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将这里的话看成一个总结,只是一个特殊状况的说明。千万不能忘掉“行”的优先性。

    我们大致可以从“学”和“思”的对举推敲出来:“学”经常是以他人的经验或智慧为对象,至少还没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有时是经验方面的知识,有时是道德方面的判断和行事。“思”就是一个把“学”当成对象,考虑将他人的经验或智慧变成自己一部分的过程,会让自己形成道德判断和行事根据的过程。

    孔子把“学”放在“思”前面是有他的道理的。孔子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篇》15.31)从这段话看来,“空想”不如“实学”。“思”要以“学”做基础,才“有益”(有收获)。有趣的是其他两本古籍也有提到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其中一本说是孔子说的(《荀子·劝学》),一本没说(《大戴礼记·劝学》)。另外《说苑·建本》也引到类似的话:“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不过这句话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说的。这里忘了说是引述孔子的话,或者这话早已烙印在孔家的基因中,所以子思说的时候并不知道爷爷已经说过类似的话了。

    孔子弟子子夏也曾经秉承师说,强调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篇》19.6),除了“学”和“思”之外,还强调“志”和“问”,这都是发挥师说的最佳例证。

    《礼记·中庸》中有一章说得更完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里不仅只有“学”和“思”两项,而是更完整的五个步骤:学→问→思→辨→行。这也是对此章最完整的补充。

    很可惜,后代的科举考试和现在学校的考试,都只强调“学”,而不强调“问”“思”,遑论强调“行”。真要有学生“学思并用”,恐怕也都和考试有关,或是与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关,而没有学到或想到其他的“生”:更切身的“生活”和“生命”,甚至是所有人共同生命之所系的“生态”。

    如此说来,“学”和“思”就算是如此章所说的并重,如果还是狭隘地只想到“生涯”问题而忽略了其他层面的“生”,如果就算是解决了“罔”和“殆”,恐怕还会有死的危险。

    附录

    《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大戴礼记·劝学》孔子曰:“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说苑·建本》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

    《韩诗外传·卷六》子曰:“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久矣;诚未着而好言,虽言不信矣。美材也,而不闻君子之道,隐小物以害大物者,灾必及身矣。”《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徐鹤宁课程在哪报名?徐鹤宁最新课程安排2019年3月29至31【

    徐鹤宁演讲课程2019年3月29至31日【营销大讲堂】 课程时间:2019年3月29-31号 开课地点:江苏 苏州...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2:人物

    【新月《论语》小讲堂】学而,为政1 (点击链接可查看前文) 为政篇出现的人物比较多,方便我们理解,必须做个简单介绍...

  • 留影

  • 留影

    一 初到美国时,还没有iphone。成日里抱着松下LX3在校园里四处晃悠,见到什么就拍什么。正往嘴里塞花生的松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yw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