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 龋齿(英语: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于拉丁文的“腐烂”),俗称蛀牙,指牙齿因细菌活动而造成分解的现象。
龋齿缘起:
-
常见的龋齿菌种是乳酸链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与转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革兰氏阳性好氧菌,它们代谢糖类后会产生能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
-
人类学的许多证据显示原始人很少龋齿,但在一万年前农业革命之后多数人类逐渐以富含淀粉(属多糖)的谷物为主食,龋齿好发率遽增。
-
由于人类的牙釉质(②)无法再生、牙本质再生缓慢,清洁不佳的牙齿容易让牙菌持续蚕食,最终侵犯到牙髓(④⑤⑥)。牙髓腔几近封闭空间, 一旦被牙菌感染, 发炎跟组织浮肿会阻塞仅0.1公分宽的根尖根管(⑮),切断来自根尖外微血管的养分或药物;因此若牙髓发炎,既难以用手术疏通细微的根尖根管,又无法让抗生素的药力传递到牙髓,通常就只剩去除整个牙髓组织一种方式。
牙齿侧面解剖图
防止蛀牙的基本原则:
-
尽量避免摄取过多糖分;
-
餐后刷牙以清除牙菌斑;
-
使用品质良好的牙刷和有效去除牙菌斑的牙膏,每三个月更换新的牙刷;
-
每六个月到牙医诊所检查全口。
治疗方式:
-
牙体复形:如果蛀牙的情况不太严重,牙医会把蛀牙的部分钻除,再用补牙材料(如汞合金或树脂)填补原蛀牙的窝洞。
-
如果蛀牙的部分较大,影响到牙髓神经,就会钻除蛀牙、抽神经、切削牙齿(但保留牙根)并在其上安装牙冠(俗称牙套)或嵌体(又称齿雕),常见材质有贵金属和陶瓷。
-
龋齿情况最严重时,要把蛀牙拔掉,继而换上假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