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徐志摩有多渣,张幼仪就有多苦。如果说在长子阿欢出生之后的日子,徐志摩漂洋过海几乎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是那时候的张幼仪是有希望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得徐志摩近一些再近一些,起码要让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个乡下土包子。但是在怀上次子彼得的时候,徐志摩迫不及待地要娶林徽因,竟然冷酷无情地要她打掉肚里的孩子,还说坐火车都会死人,难道人人都不坐火车了吗?这一刻的张幼仪应该是死的心都有了。
她明白了,即使再努力,不爱就是不爱,一个连你和孩子的生死都不顾的男人,又何苦让自己低到尘埃去供奉呢?这一刻是张幼仪的重生。从此世间多了一个独立仁爱的天使。
即使还没有出生就被父亲抛弃的孩子,不是还有妈妈吗?张幼仪学习了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她要守望着这个孩子,给他满满的爱和最好的教育。可惜彼得也许是不愿意苦难重重的母亲再吃更多的苦吧,三岁的时候,彼得离开了这个最爱自己的天使母亲。
相比之下阿欢的人生是欢畅的,回国后的张幼仪把儿子阿欢接到身边,教育他独立成长,并吸取自己婚姻的教训,尊重儿子在择偶方面的选择。
她曾经问徐积锴:你想要找一个怎样的姑娘,而徐积锴十分干脆的回答了母亲十三个字:“我只对长得好看的姑娘感兴趣。”如果换做一般被丈夫抛弃的女子,此时一定会恨恨地说,跟你爹一个货色。但是张幼仪早已经让自己的伤疤上长出宽厚美丽的翅膀,她经过很长时间的物色,最终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张翠文,她还特意为自己的儿媳妇请了私教,教她学习各种语言,让两个人有更多的话题聊,夫妻后来双双的去美国求学,感情十分的好。而徐积楷一生也就娶了这么一个老婆!
对于和徐志摩之间,张幼仪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是不是最爱徐志摩,感情的事情没有办法去称重,但是张幼仪无疑是最有勇气和能力守望徐志摩的。
那个从不正眼瞧她的男人,其实以张家当时候的声望和对张幼仪婚姻的重视,并不存在对徐志摩的高攀。但是张幼仪只是默默地守望着,那个在心理和情感上都高高在上的人,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力所能及甚至更多地帮助他。
张幼仪用她的坚强隐忍和独立,赢得了那个抛弃他的男人的尊重。他徐志摩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说:“C(张幼仪)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后来在和陆小曼结婚之后,徐志摩多次向前妻张幼仪借过钱。每次把钱给他,张幼仪都只说:这是你爹的钱。张幼仪默默地给了这个伤害他的男人尊严。原来有一种力量比报复更强大,那就是原谅。
在徐家二老要求跟她与孙子同住时,她建议他们先回老家,在老家住过一段后,再到孙子这里来,避免使徐志摩陆小曼尴尬。在得知陆小曼拒不接受徐志摩的死讯后,又是张幼仪冷静而妥善地处理好了徐志摩的后事,并且在一段时间给陆小曼生活费。如果九泉之下的徐志摩有知,一定会感激涕零。没有天使一般的心灵,没有智慧和能力的话,这一切怎么会发生呢?
是啊,做一个智慧而有能力的天使,在婚姻的碎片中涅槃重生,张幼仪实现了自己的蜕变。
回国后,在东吴大学做了一阵子德文教师后,1927年她开始担任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
每天上午9点正,她到办公室,这种分秒不差的习惯是从德国学来的。下午5点,会有个教师到公司来,给她补习一个小时的国文。6点钟她再到云裳时装公司,打理财务。
张幼仪似乎很有经商的头脑,她在股市里赚了不少钱,战争期间,她囤积军服染料,也炒作过风险更高的棉花和黄金,获利颇丰。由于张幼仪为人极守信用,在市场极为动荡的战时状态,上海女子储蓄银行竟然撑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天使在飞翔,接触过这个智慧而善良的女子的人,都能感受到她异乎寻常的魅力。
1947年,张幼仪到北平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其时林徽因病危,托朋友传话说想见她。如果这时候的张幼仪拒绝,没有人会说什么,当初如果不是林徽因的出现,也许自己肚中的孩子还能享受一点父爱,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还能有多一点的适应机会。但是张幼仪去了,她不害怕那个绝世的才女笑话自己,带着气质颇似父亲的阿欢去了。虽然两个人都没说话,但是从林徽因盯着儿子的眼神中,张幼仪好像明白了什么。
天使也会害怕孤独,天使更应该拥有幸福。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意见。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母职已尽,母心宜慰”张幼仪尽到的何止是母职,对曾经伤害过她的男人,以及这个男人的父母,女友,妻子,她都奉献出了天使一般的关爱。守望天使张幼仪诠释了一个女人的最高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