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且行且看有意思的文章理科生的果壳
刺激市场,要靠中介君和大数据

刺激市场,要靠中介君和大数据

作者: 豆官 | 来源:发表于2014-08-04 18:31 被阅读99次

1. 一切,从那个所谓的混沌交易模型开始。

    8个卖家,自我预期的底线价格分别为, 40,35,30,25,20,15,10,5,当然,能高过底线价格最好;

    8个买家,自我预期的封顶价格分别为,45,40,35,30,25,20,15,10,当然,能低于封顶价格最好。

    两边互相不知对方的价格预期,混沌状态。然后双方互相叫价,基于理性的市场行为(卖家不卖低于预期底线,买家不买高于预期封顶)结束时,观察交易结果。自由市场派经济学者会一直津津乐道于这个神奇的实验——市场总是会围绕一个中间价位形成交易,然后总有预期较低的几个卖家和预期较高的同量买家交易成功,剩下的几位,只能相思风雨中。于是,自由派大喊:市场是自发的,高效的,牛逼的!


2. 为啥他们这么激动呢?因为这确实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交易机制,而且,符合所谓的混沌交易概念——一个线性的大框架,内部会有若干非线性的因素。所谓线性框架,就是规律性的实验结果:总有一部分人围绕中间价位形成交易;所谓非线性因素,就是形成交易的“价格对”永远随机。比如,有可能预期10的卖家以20的价格卖给了预期45的买家,两边的交易总效益为35;也有可能10卖给了35的买家,价格28,两边总效益为25. 开始有点意思了啊!

3. 现在,来两个伪问题。不要以为“伪问题”是贬义词,能提出“伪问题”的,都是善于思考的好青年。

4. 第一个,”这交易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两边互不知对方任何一人的价格预期,如果两边互知,你这交易结果还能成立吗?“

    首先不去讨论有没有可能在市场中大家都这么牛逼的知根知底,就算知道,交易结果一样成立。预期高的买家总会去找预期低的卖家, 反过来也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总效益高,双赢!如果预期30的买家,去找那个40的卖家,说“25你卖给我吧“。这种情况,不算市场,算明抢。归根结底,低预期的卖家和高预期的买家拥有更多的效益空间和主动性,不管他们知不知道。

5. 第二个,你这故意把卖家预期设定的比买家预期高,有猫腻!

    真的没有猫腻。不信你把两边的数字对调,最后成交的还是低预期的卖家,和高预期的买家。至于那个从40变到45的卖家,他还是卖不出去。为啥?因为跟那个神秘的中间价比起来,他太边际。


6. 当然,最后还是要切入正题,市场到底像不像自由派们说的那样有效率?就这个模型而言,未必。

    假设结果以25为中间价,成交了5对,那么就有3对是无效的市场行为。交易成功率是62.5%。调控派就会给出反驳:”我们定向配对,45的买家找40的卖家,40的买家找35的卖家,以此类推,交易成功率是100%。就算买卖两边数列对调,也能保证至少6对成功交易,75%的成功率”。所以市场在这里未必完全有效。

   但是,政策性的调控会负担极高的成本。所以,中介,作为二元自由市场的衍生物种,对市场有极好的刺激和推动作用。中介,就扮演那个知道双方预期的人,帮两边配对,自己抽水。

7. 可以联想一下,中介的概念今后可能会扩展到更多的领域,成为各个行业里独立的销售外包机构。在这样的时代,卖家拼成本,买家拼自信,中介拼的,是大数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激市场,要靠中介君和大数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zs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