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简介
一开始看到这个标题是不好理解的,挑战什么样的天性?子标题解释了一部分内容。
那为什么要通过学习来挑战懒惰的天性?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抓住机遇,学以致用,按照自己的规划稳步前进……
作者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飞行员马特所驾驶的飞机右引擎油压下降,马特一点都不慌,他的大脑快速转了起来:恩,这样下去,右引擎会失灵,那么关闭引擎呢?飞机右侧没有升力,只能左转来平稳迫降,但燃料所剩不多,载货也很轻,这么操作是合理的。最终马特按照自己的思路平稳落地。
马特思路很清晰,凭着所学到的飞机工作原理解决了紧急迫降的问题。如果他懒于学习基础原理,那就凉凉了。
1.2 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认知规律
当我们重复,机械地练习时,以为自己掌握了,精通了,但事实往往相反,认知规律就是如此。
大学期末考试周,一些科目我就是临时抱佛脚,填鸭式洗脑,上考场感觉自己棒棒哒,然而,许多题目往往回忆不起来,只知道自己看到过答案,尴尬。还有一些题目稍微变了一下,知道自己有点思路,但就是做不出来,尴尬。
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通俗一点是一个自己建立的知识模型。作者举了一个击球手的例子。
棒球场上的击球手等待投球手出手,必须瞬间作出判断,对方投的到底是曲球,变化球还是直球。怎么来判断?考虑投球手的投球风格,挥臂动作,球的旋向……通过先前的学习和练习,击球手会建立一个心智模型,应对投球手复杂的策略。
这样还不够,之前学习了球员跑垒的技巧,得把两个心智模型结合在一起。如果一垒和二垒都有小伙伴,他就可能会“牺牲打”,让小伙伴继续前进。
还要考虑对方的心智模型,修改自己的心智模型,对方要后撤防守,还是要近迫防守?
学习方法简介
检索式练习
在一堂课结束后,回想学到的几个概念,可以在纸上写出大致的意思来检查自己是否理解。单词的抽认卡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用英文说出大致的意思或者造句,就是在进行检索式练习。
穿插练习
在某个科目中,如果有许多主题,可以运用穿插练习来加深对整个科目的熟悉程度,同时找出自己的薄弱项。尽管感觉复习得杂乱无章,但能够提高自己应对随即问题的解决能力。
间隔练习
建立一个小测验计划,每过一段时间对自己所学的某个科目进行一个整体的测验,熟悉的题目也要保证一个月测验一次的频率来减少遗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