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爱悦读,读书笔记
不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不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作者: 颜熹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8:05 被阅读2次

    想象一下,下面一个场景:

    刚刚完成一个团队项目,被分配到“写总结报告”的任务,第二天就要上交。

    “临危受命”,你辛苦“搬砖”,忙了一天,最后上交的报告——“逻辑混乱”,“案例分散”,“东一锤子,西一斧头”……不知所云。

    这个事例反映的是,职场新人平时基础太薄弱,不重视积累知识和经验。等到需要“产出”的时候,就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信息洪流面前,为“产出”而读书,才是新时代必备的“阅读技巧”。

    本书的作者原尻淳一,又是一个日本人。日本人把“读书”这件事,当做一个专门的领域来深度研究。

    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读了一百多本已经出版的关于“读书术”的书,然后把其中“实证有效”的方法,集合成这样一本书。

    在我看来,它也是一本工具书,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从哪一章节开始看起。

    如果觉得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那么从中级篇开始看,也是可以的。更厉害的话,完全可以从第五章以后开始看,第五章以后是读书高级篇,进阶篇。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我把这些看似散落的“阅读技巧”,分成三个部分。

    一、爱上读书这件事

    二、“高效能阅读”的技巧

    三、以“产出”为目的读书


            一、爱上读书这件事

    要达到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的“高级阶段”。我们首先要和书建立一个牢固的深度关系。

    把“阅读”这件事当作一个戒不掉的习惯,融入每天的日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原本互不相识的男女二人,某一天相遇,经过相互试探、接受,改变……慢慢积累好感。

    到彼此熟悉,最终把对方当作“习惯”,和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个长期和慢慢演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以下这些“契机”,可以促成我们“迈入一种全新的生活”:

    1.一旦对某位作者产生兴趣,可以先去订阅他的网上的频道,听听他的声音,关注他的facebook动态,看看媒体对他的采访报道。

    也可以从他的一些通俗简明的书开始看起,逐渐“爱”上他这个人。然后,再进一步去阅读这位作者其他专业书籍,这样就能对他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度的认识。

    2.当然,要彻底爱上读书这件事,只看一两位作者的书是不够的,见识未免狭隘和偏见。

    为了坐拥这座庞大的知识海洋,原尻淳一建议我们——

    从打造“家庭图书馆”开始,或者搬到大学或图书馆周围;

    也可以经常去实体书店转转,期待与某本书的邂逅;

    参加读书会和书店举办的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总之有意识地让自己沉浸在一个有书的环境中,想不爱上书都难。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提到:

    养成一个好习惯,考验的不是“意志力”,而是要善于通过各种“持续开关”来刺激自己。

    把读书融入生活,需要有意识地加入上面所说的这些持续的“刺激”,形成习惯。渐渐地,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资深的“读书爱好者”。

    这就是和“读书”这件事,从“相识”到“热恋”的一个过程。


          二、“高效能阅读”的技巧

    不管在哪个“家长群”,总有爸妈抱怨“孩子并不笨,学习好像也挺努力,但成绩就是总提不上去”。

    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劲,渐渐地就形成了学习障碍,严重的话可继发焦虑症、抑郁症、上学恐惧症等。

    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生跳楼自杀的案例中,抑郁症的背后往往也开始于“学习动力缺失”。

    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很大一点原因是:

    觉得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不起来,不知道如何将其活用于真实的生活,缺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此。

    《高效能阅读》提出的“理想的学习方法”是——

    将传统的“学校式学习”和现实生活的“实地学习”结合起来。

    先让学生通过实地实践,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领域,然后通过在学校里进行研究,做调查,发现问题,再实践。

    这样的学习不再是苦差事,而是“关系学生自身”的事,能让学生能一直保持热情。

    那么,对于商务人士来说,什么才是有用的“人生学习法”,怎样才能成为行业高手,无情碾压同龄人呢?

    作者原尻淳一建议,

    利用最初的三年时间,花费七成的精力和金钱,投资在所在专业领域内,做大量的垂直阅读。

    在期间积累并牢记“属于自己的教训”,形成个人的“思考的主场”。

    然后,带着这份积累的基础,再去探知其他陌生领域内相关联的本质,拓展知识的宽度,创新出自己的方式。

    慢慢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会达到一个不一样的广度和深度,个人知识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跃迁”。


          三、以“产出”为目的读书

    杨绛在“钱钟书是怎么做笔记”的一文中提到,

    尽管钱钟书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但是他还是坚持在读过的书上面做大量的笔记。

    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

    天才尚此,那对于记忆力正常的普通人来说,建立个人的数据库和知识体系更为必要。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就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办法:

    1.阅读时把书当作笔记本,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做标记”;将收集的信息“卡片化”,然后再整理后分组。

    2.日常的点滴想法集成后,就是一篇文章;写文章需要找到自己的文体风格;

    3.写作的时候,并将所有的“数据库”的必要信息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对比参考,也是一种实证有效的方法。

    4.日常的写作作为我们“知识产出”的一种方式,而最终目的,还是“写书”。

    将自己的经验和数据库资料总结成一个领域的“教科书”,是不是想想都让人激动不已?


    彼得德鲁克说过,“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是自己塑造未来”。

    通过《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教我们的——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法,渐渐地,你会越来越洞悉这个世界运转的方式,和那些“事物的本质”。

    在持续的“产出”后,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发声”,进而创造出新的价值。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第一个阶段是“认识自己”;

    第二个阶段是“认识世界”: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

    第三阶段是“见众生”,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

    说到底,掌握可以创造出价值的“产出式”读书法,才是在这个时代碾压同龄人的制胜法宝。

    以上的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书房里的小日子

    原文地址:不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南书房里的小日子:

    “文艺叨叨症”=有趣、有料~

    <书、剧、电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晓菲悦读:《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提到:

        养成一个好习惯,考验的不是“意志力”,而是要善于通过各种“持续开关”来刺激自己。

        把读书融入生活,需要有意识地加入上面所说的这些持续的“刺激”,形成习惯。渐渐地,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资深的“读书爱好者”。

        这就是和“读书”这件事,从“相识”到“热恋”的一个过程。

      本文标题:不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yb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