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什么时候呢,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双向维护的。小时候在同一座城市、同一间教室,天然形成了一种庇护,使得我们得以拥有稳定的、毫不费力的亲密关系。再后来,被地域相隔,步入不同的环境与生活节奏之中,只能通过文字去描述并分享自身的感受。而我也是初次感受到文字的无力。科技飞速进展,除去文字,还有图片、视频,形式的多样、动态化的表达丰富了彼此之间的感受。但我还是会被一种无力感裹挟,通过手机沟通交流,害怕双方关系中的真诚不能被全然变现,更加害怕真诚遭遇曲解。
有段时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是消极,觉得无论是何种感情,都将由热烈走向平淡,最终消无,时间是这一切的推手。消无一旦发生,使得这段关系回想起来,总是遗憾多过愉悦,是无法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继续热烈下去的遗憾。让我难受的,还有关系消无这一节点的不确定性。那时,我选择在所有关系中都有所保留,像是永远给自己留有后路,进可攻退可守。现在想想,这种态度下滋生的关系或许也不太诚恳。
临时起意去了趟西安,见了有一年多未见的舍友,之间我们连微信都联系地极少。因为疫情,和很多同学没有道别就不复相见,夏日来临,我进入新的校园环境,隐约感觉到许多的旧关系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发了。对于这次去西安见她,我心里怀有忐忑。会像以前一样好吗?一切如昨,是我太小心翼翼了。不仅玩得很愉快,在只有我们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似乎比在校期间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很感谢她,在西安度过的这几天,一直非常照顾我,这也是我最为轻松的一次旅游。
于此,我再次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人类本质的复杂性,衍生出来的关系也多种多样,我甚至能够接受那是一种类似于“五彩斑斓的黑”一样的怪诞。最近好像陷入了一种怪圈,笃定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而规律可以在书本中探寻。所以一旦对某个议题产生兴趣,就会去找相关的书籍来看,企图寻到一个权威的答案。多数情况下,都会有答案,但书本中的规律有他的普适性,并带有时代的烙印,而人类又是多么独特小众的存在啊。或许不该这么执拗,也不该这么多虑,重要的是适宜温柔的表达。
面对关系的时候,奔赴的方向只有一个,真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