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白开水,大概只有调了蜂蜜的温水算是我比较喜欢的饮料了。当然,如果这两样可以归入饮料一类的话。
钟意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它们的滋味平淡,造不成强烈的感官刺激,故而留下了回味的空间和余地。
我始终认为,现代人忙碌的身心,已被填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连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浓烈,因此感官需要重味的加持,才能有所反应。
从某种角度来上来讲,这是因为感官的灵敏度降低了,对寡淡的味道无感,产生不出享受的感觉,所以偏爱厚重的东西。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对吃食的口感选择上,而且还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同样也讲求余味。人们都需要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适当的距离很有必要,但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门学问。太远的话,让人感觉不尽人情、过于冷情。太近了,又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与分歧,影响彼此的感情。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若是能让交集的过程既简单又愉悦,亲厚的同时又不特意彰显这份亲密,方能给双方留下耐人寻味的气息。如此一来,彼此的情谊才能够细水长流,绵绵不尽。
当然,这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项挑战---只有内里丰富,方能充盈于外,滋养他人和自己,既而留下余味以供回味。
倘若余味不佳,往往会令人大失所望,产生失落的情绪。倘若初时浓墨重彩,被表面的热闹吸引了眼晴,认定这就是美味。一旦刺激感消失,后劲不足,就会让人产生心理落差,从而体会不到交流中的那种幸福的滋味。
事实上,人人就像一个音符那样,用自由和流动的旋律,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乐曲。不同之处只在于,有些人只会制造出噪音,尖锐刺耳,因而不受欢迎;而有的人本身就是一支经典曲目---优雅、包容、坚韧、富有同情心,所以常常被认为充满魅力而不可抗拒。
仔细想想,让人不可抗拒的是究竟什么呢?在我看来,可能就是这类人的精神面向留给世人的余味---低调奢华,却又回味悠长。这就好像慵懒的歌手会呈现出怡然自在的音乐风格那样,怡然自得就是这类歌手的余味。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好的余味时刻都在以它自己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虽然某种程度上,它可能已经被稀释了。
好的余味,可以是一次不期而遇的相逢所带来的欣喜,也可以是在不经意间,陌生人的一个善意的、却令人感动莫名的表情。还有的时候,它或许只是在某种机缘下,无意中听到的一句暖心的话语。
余味的好坏自然是因人而异。只不过,想要余味历久弥新,却也和自身的修养有莫大的关系。
或多或少的,人们都存有喜新厌旧的心理---渴望没有经历过的,全新的体验。因为感官总是需要崭新的食物加以喂养,否则,它们就会产生无聊,甚至厌烦的情绪。
假如不想变成‘’旧‘’的那一类,人就有必要时时常新,从而避免被厌弃的际遇。
我以为的‘’新‘’,无非就是时时保持对世界的新鲜感,怀着真诚的好奇心,设法找出深植于万物中的、有意思的那一部分,并将它融入心里。
如此一来,因着有趣的叠加,我们便拥有了迷人的特质---丰饶多姿,而又变化无穷,令人有持续探索的兴致。就像一本经典语录那般,每次阅读时,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领悟,因而对它生不出厌倦的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专注于自身,经由柔软、天然又纯净的天性,我们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长久,越拥有令人愉悦的特性。
在举手投足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种特性都会散发出来,弥漫至周遭,在感动他人的同时,也感动着自己。我想,这就是余味的魅力吧。
这样的余味,看似轻浅,初看也许平凡无奇,但当人深入内里,想要一窥其全貌之时,才发现这简素的背后,隐含了无数的、无法被一个定义囊括的可能性。
亳无疑问的,这样的余味是没有穷尽的。它深不见底,却又简洁如一。它能让疲惫的人稍事休憩,也能让紧张的心深深地呼吸,还能让人享受纯粹的快乐而心存感激。或许,从余味的视角来观察自己,会唤起人对生活中那些不可思议的画面的向往和激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