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之女儿观(原创)

作者: 大漠起狼烟 | 来源:发表于2020-05-05 09:54 被阅读0次

                                1

贾宝玉是曹雪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更是一个游离于当时社会之外的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他的女儿观以宝钗为形,黛玉为神。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许多女子的特点,借此也委婉的表达了他所追求的思想中远离世俗的美好和洁净。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将贾府厚重的帷幕掀开了一角,我们看到了女儿的痴(蔷官),女儿的态(薛宝琴),女儿的孤绝(惜春),女儿的巧(小红),女儿的洁(妙玉),女儿的淫逸(秦可卿),女儿的懦(迎春),女儿的灵气(香菱),女儿的倔强和勇敢(晴雯,司棋,芳官),女儿的烈(尤三姐,金钏),女儿的聪慧(紫鹃),女儿的俏(平儿),女儿的风流(湘云),女儿的高贵(元春)和女儿的才干及敏慧(探春)等等。

曹公笔下的女子是有缺陷的,可正因为她们这些让人又爱又怜惜的性格特点才点缀出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观园。这里有种诗化的美,在曹公眼里也许就是个虚构的人间仙境吧!既然是仙境,就注定不会持久,因为那个社会是肮脏的,男人成了罪恶的源头。

因此,曹雪芹心中的女儿一不能沾染男人气,二不能走出去,三不能老。但那时的女人毕竟是男人的附属物,她们终究要走出去融入那个社会的,而女儿老了之后曾经充满灵气的一双眼睛就变成了死鱼眼,嘴里说着“混账”话,这是宝玉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既然如此,灵动的青春不能持久,那就让花儿在最美的时节凋谢,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吧!理想的大厦终将倾倒,这个“槛内人”泪尽之后决定了女儿悲惨的结局。

                                2

一部红楼,女儿百态尽收眼底。黛玉的敏感中藏一丝嫉妒与刻薄;宝钗大方得体的做派下深埋心机;探春能而冷酷;熙凤精干而狠毒;惜春孤绝(指望远离东府泥潭)迎春懦弱(不争而希望清净无为)。女儿们争奇斗艳,又彼此算计,可在作者眼里,她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既然都是花,带刺的那几朵也许就是提防世俗者向这个思想中的世外桃源走进时所做出的反抗吧!

但最终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的,在这样一个“连门前那对石狮子都不干净”的社会里,作者也只有在书本中诉说着他的欣赏、怜爱、叹息和眼泪。

                                  3

文本中的每个女儿都是曹雪芹怜惜并加已维护的。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想者”是宝钗(这是在别人眼里最佳的人生伴侣,她虽不像黛玉那般让宝玉魂牵梦萦,可在相处中也是很难绕过去的);心灵的同盟者是黛玉;灵魂的解放者是湘云:但真正心灵维护人则是妙玉(虚幻而不真实)。

宝钗是世俗化的美女,黛玉是理想中的知己,湘云是个“隐者”,妙玉则位列仙班。

                                4

红楼女儿是弱势群体,只有先行保护好自己才能够生存。因此,她们的自保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王熙凤阴狠毒辣,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只有把身边的敌人铲除掉她才觉得安全;迎春则是“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自己的东西随别人拿去,眼前的是非越少,自己就越安全;惜春更是杜绝和宁国府的所有联系,营造一个硬硬的壳,蚕蛹一样的躲在里面不问世事,别人逼急了,甩下一句“大不了出家当尼姑去”;探春是个能人,将大观园治理的井井有条。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立威,抄检大观园时打在王善保家的脸上那响亮的一掌,打出了她的高贵;宝钗则是大方得体、稳妥持重,但别人侵犯时寒威立露(宝钗借扇子机带双敲),刚刚还很柔和的面色立马风云突变,很快就将人拒于千里之外了;黛玉是别人不与,自己不争,始终保持着寄人篱下的心态,但又心思敏感,小姐的“傲气刻薄”也不是什么人能够容易亲近的。

可女儿们对自己的保护终将是纸上谈兵,结局是王熙凤哭向金陵事更哀,迎春误嫁中山狼,惜春独卧青灯古佛旁,探春远嫁,剩下的“兼美”,一个玉带林中挂,一个金簪雪里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红楼梦之女儿观(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dd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