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四年(1501),王守仁在杭州的一所寺院拜见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两人一番谈论后发生了一件出乎众人意料的事情:王大人把禅师劝的还俗回了家!
弘治十四年,王守仁调到了刑部,当时全国治安不好,犯罪率很高,大案要案频发,于是他便从此远离了办公室的坐班生活,开始到全国各地出差审案。
但是审案之余,王大人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四处登山逛庙找和尚道士聊天,因为他“格”来“格”去,总是“格”不出名堂,只好改读佛经道书,想找点灵感。
不久之后他到了杭州,在这里的一所寺庙中他见到了一位禅师。据庙中的人介绍这位禅师长期参佛、修行高深,而且已经悟透生死、看破红尘,是各方僧人争相请教的对象。
王守仁即刻拜见了禅师,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启示。可是他失望了,这位禅师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与他谈论一些他早已熟知的佛经禅理,他慢慢地失去了兴趣,而禅师也渐渐无言,双方陷入了沉默。
在这漫长的沉默之中,王守仁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他打破了沉寂开口发问:“有家吗?”
禅师睁开了眼睛,答:“有。”
“家中尚有何人?”
“母亲尚在。”
“你想她吗?”
这个问题并没有立马得到回应,空荡荡的庙堂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了窗外凌厉的风声。
良久之后,一声感叹终于响起:“怎能不想啊!”
然后禅师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守仁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惭愧的人,严肃地说道:“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
听到这句话的禅师并没有回应,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他庄重地向王守仁行礼,告辞而去。
第二天,他收拾行装,舍弃禅师的身份,还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寺庙的主持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上门求佛的人竟然把自己的禅师劝回了家,要让他再待上几天,只怕自己这里就要关门了,便连忙把王大人请出了庙门。
王守仁并不生气,因为在这里他终于领悟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理: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