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札(3)

作者: 雁韧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03:51 被阅读69次
(岁月留痕•雁韧摄)读书小札(3)

06    从见识说开去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接触事物,扩大见闻,可增加见识。丰富阅读,更多地阅读经典,就能让我们领略经典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见识,见解,知识。真知灼见,一得之见。都是常用词。

世间万物,时有所闻,但其形状,见过才识。

人亦如此,闻其名,听其声,自不如见上一面,才有更深刻的印象。

没见过,又无从接触交往者,你如何能识其庐山真面目?

其实,只要你有心,工作和生活可增长见识,旅行可增长见识,读书可增长见识。

与人聊天,更可增长见识。不是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么?这就是少费口舌,多多听人家讲的好处。

人与人最奇妙的,莫过于文字之交。一种思想交流,精神的交往。

见字如见人,见字如见面。语不可通心可通,真的是人们的经验之谈。

你读了某某人的诗文,看了他的字画,肯定就见识了他的心性,函养功夫,他的素质,一一显露在他的字里行间。所谓言为心声,就是这个意思,珍珠都没这么真。

现代人通过科技手段,从微信微博反映的信息中,可以认识和了解普天下的人们。

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史家两司马,三袁三魏,四杰五子,六君子,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香山九老,大历十才子。许多先贤,我们都是通过他们的著作,或后人文章的介绍,才认识他们,见识其经典著作和人文精神的。

那些域外的名人名著,音乐演艺,绘画雕刻,科学技术,通过国人精英的翻译介绍,让我们得以见识,并加以改进和运用,发展,有了我们比他更好的科学成果,就更奇妙了。

我虽不才,尚且自勉:好好读书,耐心写字。毫无疑问,都是受了前贤和同时代人的影响。

最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真正的读书人和潜心研究学问、投身于文学事业者,如果提起许多文史哲、数理化中的皎皎者,他肯定会兴趣盎然,还会如九斤老太,或一个演讲家,一个有机会站在国际讲坛、能言善辨的外交官,对某个作家的经典作品及其逸事,随手拈来,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可对于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商贾巨富,也许一概不知。何也?你可别说他偏狭,实际上,凡研究学问,献身著述者,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那方面。

怪谁呢?我想,都是曹操那个孝子贤孙曹丕,夺了人家刘汉400年基业,还青蛙似的鼓噪: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我看,这家伙是在铜雀台被甄氏的迷魂汤灌懵懂了,要不,也是被甄氏的枕边风吹的。没遮没拦,说出这样的话来,让多少士子,心思思的就是想做文章,不思耕耘,不知稼穑,不肖商贾,不去行贿受贿或象乌龟似的去爬官,不作渔夫樵子,不愿拉车抬桥,以至陷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的窘境。夜郎自大,还想写几篇文章搏一搏,完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的美梦:

“侥倖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千李万,都来锦上添花。”

这些人作文,无非为了科举,考个举人、进士或状元郎,娶个皇帝将相女,谋个一官半职,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光宗耀祖。实话实说,这些人,实际上算不上著书立说,献身文学事业的人。

对文学寄予最大希望的,恐怕还是那个唐朝诗人郑谷,你读读他的诗就明白了。他曾写过一首《卷末偶题》:

“一卷疏芜一百篇,

名成未敢暂忘筌。

何如海日生残夜,

一句能令万古传。”

这江西人郑谷,好大的口气!

诗文创作也如别的行业一样,是人才辈出,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纵观文学史,那朝那代都有卓越的作家出现,开创一代新风。

人家江苏人赵翼,虽著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并以史学专著《二十二史札记》闻名于世,还不敢自夸。虽然对李白杜甫,略有不敬,却蛮谦虚地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冮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说的都是事实,李白杜甫的粉丝虽然想教训他一下,为自己的明星偶像出一口气,却也奈何他不得。

不过,人家郑都官就有这种本事,是个实力派人物,他这首诗至今不是流传了1120多年了吗?他再牛,我也不敢对他表示不敬,乱嚼舌根。

东拉西扯,写至此,或许已有点偏题,但宗旨仍是读书笔记,随意的写下来,无非想用一种较灵活,较轻松的笔法,如科普一般,宣传一点文学创作方面的常识,或许对那些地处较偏僻的乡村,身边没有几本藏书的笔友,还有些许的益处吧?

我至今还不懂得粘贴技术,写这样的读书札记全凭数十年读书的积累,偶尔查阅一下藏书,以求尽量准确一点。在下本来胆小,误人子弟的事决不敢做。

人有脸,树有皮。抄袭别人文章的事,这七老八十的人更不敢做,所引文字都标明了出处。

就我个人而言,多读多写,其趣无穷,其意深远,可悦身心,妙不可言。

识文断字者是有福的,这福就是精神上的福份。

能读能写,自娱自乐,精神有所寄托,灵魂有所依归,便少些空虚,尽弃寂寞,多些快乐。做点既益于己,又益于人的文章,何乐而不为?

人的精神总是要有所寄托的。我过去的精神寄托是爬无声的格子,现在则将我的精神寄托在简书平台上。

朋友,难道你不是么?

我想,只要你有胆量向简书发出第一篇稿子,虽没有坐立不安,茶饭不思,象发花颠似的情状,或如范进中举,“中了中了”的口发狂言,一口痰堵了支气管,一口气缓不过来,挨了他外父佬油腻腻的几巴掌,才醒过来,又抹了抹眼屎,看见平日瞪着一双双白鸽眼,瞧不上他的人们,正点头哈腰给他家送钱送米,还得了外父佬一副猪大肠炒豆芽。这范进书读到颠颠的程度,这时反而因祸得福,在他看来,也许是值了。

但你心思思,眼巴巴地盼望编辑老师玉指一点,给你个不能当饭吃的荧屏奖杯,还高兴得如猴子拾到锡似的,厥起尾巴,露出暴牙嘻嘻笑,逛大街的脚步都显得轻快了许多的情状,总是有的吧?

如果我猜错了,等我将这篇有几分搞笑的读书小札发布更新,就请你喝早茶。只要你愿意来,这简书作者决不食言。

早安,我的编辑老师,我的读者朋友!

读书小札(3)

相关文章

  • 读书小札(3)

    06 从见识说开去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接触事物,扩大见闻,可增加见识。丰富阅读,更多地阅读经典,就能让我们领略...

  • 读书小札

    ——《看见》柴静 一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好久,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喧闹的环境让我无所适从,光阴就这样静静地溜走…… 我...

  • 读书小札

    这两天在读王笛的《袍哥》,讲的是川西地区20世纪上半叶的哥老会的故事。哥老会(袍哥)即现在理解的黑社会、道上人。现...

  • 读书小札

    病中在家闲翻书。找出汪曾祺老先生的三本书,一本本一页页看下去,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本《人间草木》,...

  • 读书小札

    平素闲暇时光喜欢翻书,经常看到有人提及的四句话,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

  • 读书小札

    题记:近日一直在读汉密尔顿的传记,重新学习美国的建国史。略感慨。 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后来开国元勋之间的争论大部分都...

  • 读书小札(2)

    03 写 浓雾未散,细雨即至。雨雾混杂,天地一片灰蒙。 这是一个看不到一丝阳光的日子,令人不快,有点郁闷。 有什...

  • 读书小札(8)

    11 平生一寸心 我每当看到色彩斑斓的阳光透过树隙,落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时,总会很自然想起唐朝诗人王贞白《白鹿洞...

  • 黄昏读书小札

    周末傍晚和朋友小聚。找了一家安静的咖啡馆,点了两杯卡布奇诺。我和她各自带了笔、本子和书,打算以此消磨时光。 木...

  • 读书小札(5)

    08 岂为功名始读书 吾生也晚,作为后学,不敢掠前人之美。这篇读书小札的题目,源自清代山阴金缨先生所著的《格言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小札(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sl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