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验收的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协作单位的验收间。
验收间里,靠墙放置了一整排温湿度柜,这个品牌的温湿度柜非常昂贵,我之前工作的实验室也配备了几台。
今天我准备验收的产品,正隔着温湿度柜的玻璃门,静静地等待着。
辅一拿出,我已经知道今天的任务有点艰巨了,虽然只有两个型号,却沉甸甸的,明显地数量不少。
我先分配了工作量,我每天的验收工作量是200件产品,今天有1000加,肯定要分解。
分解之后,我今天还要验收2个型号,470件产品,没办法,都是急茬儿。
这时候,协作单位市场部的小伙伴来了,他拿来了前两次验收产品的交接单,我必须先签署这个,因为最后一批的7个型号产品等着转运,交接单要放在包装盒里面的。
十几个型号、一式三份,我打开电脑中的验收文档,一一核对,这一签竟然签了一个小时。
将将签完,协作单位生产调度找我,告诉我昨天热控小伙伴直接给他们下了订单。
其实这个事情我是真心不想管的,产品保障岗位,保的就是实验需求,有了紧急的订单谁敢不安排生产呢?
只是我负责每个月的排产工作,类似的紧急订单是不会出现在我的排产计划里的。
协作单位的小伙伴总是想让我去将这样的订单“验明正身”,其实这既不是我的工作范围,也不是我想沾手的事情。
军工企业,不是纯盈利单位,保成功、保发射是红杠,为了这个目的,大家都不应该计较太多;而且说实在话,在这个严密的框架内,也绝不会允许你计较太多的。
碍于情面,我给设计师打了电话,强调了一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希望大家能走正规流程,在生产系统里下订单。
生产调度满意地走了,其实这有什么呢?我即使帮他打了电话,以后设计师们该怎样还是怎样,“紧急任务”随时都会出现。
我每次验收,都要协调这些没影儿的事情,完全不计入工作量,又找谁说理去?
我刚准备开展验收工作,电话又响了。
这次是由于前天晚上,一次热实验中产品出现了问题,我所在部门主管质量的领导打来电话,询问去年归零会上布置的鉴定件试验的事情。
我马上组织一下语言,给协作单位主管技术生产的经理发了两条微信:
[微笑]晨总,您好!麻烦您一下,X主任问去年10月份镍铬高阻值加热片评审会,当时提出改新工艺,鉴定件的执行情况。
[微笑]如果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您可以直接打电话和X主任沟通。
发完微信,我还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这口锅的抛物线很完美,让领导们自己去沟通,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我还在美滋滋呢,小书蕾就进来了,笑眯眯地说:“叶老师,晨总让我解释一下鉴定试验的事情……”
我惊得下巴差一点掉下来!
这跟乌克兰把军事目标布置在平民区是一个道理。
总是来这一套!简直是叔和婶都忍不住了!
小书蕾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关键是他是我们部门总工的独子,协作单位把他推出来,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我只得压着脾气,听小书蕾介绍了情况,接着向部门领导进行汇报:
X主任,您好。晨总让技术说明了情况:1、鉴定件试验除了温巡实验,协作单位目前能做的实验都已完成;2、温巡实验准备与XX的低电磁加热片一起搭载;3、下午协作单位将与热控相关人员召开关于低电磁加热片的会议;4、鉴定件试验何时完成尚无具体时间。
其实,起初在编辑的时候,我写的是,“协作单位尚未完成鉴定件试验。”后来我把这句话删掉了,改成:“鉴定件试验除了温巡实验,协作单位目前能做的实验都已完成。”
唉,明知是圈套,我也留足了三分情面。
没法子,投鼠忌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