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时青言
虚浮地自我膨胀太久,拿根针一戳,泡沫就破了。— 01 —
一如往常,我又被一些读者催更文章。感动之余,是对着那些“催更之言”苦笑。
我这样回复了几个读者:“我的文笔被‘大牛级’的人物否定了,我在自我怀疑中。”
就在几天前,我像个护主的侍卫一样,同约稿人进行了“歇斯底里”的唇枪舌战 ,而我的“主人”是一篇新鲜出炉的“商业文”,七千多字。此句当然运用了夸张手法,因为我这个女人还算温顺。
我的“主人”是为了一个景区服务的,我为了孵化它,用了七天时间查了所有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料,上下班的地铁上、三餐时间、甚而睡梦中都会思考它,把它捂在手心里。
当我含辛茹苦把这个“商业故事”孵化出来后,我被婉转地通知:还行,但得改。
然而,改过一次之后,我又被斩钉截铁地通知:能用,但得大改。
大改一篇文章等同于重新写一篇文章,约稿人的意思,我翻译下,就等同于:不行,一塌糊涂,就是篇废文,残渣底料捡起来,或许还能回收再利用下。
一个星期的时间,花了大力气,写了篇废文。为了这个被否定的“主人”,我哭的昏天暗地,失眠了一个晚上,生无可恋的自我怀疑了四整天。这处当然也使用了夸张手法。
结局自然不是“普天同庆”,而是我真诚的为自己的“任性”向约稿人道歉。
因为冷静下来后,我自己又认真通读一遍,确实有问题。同时又让两个朋友帮忙读了读,他们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我终于承认,这个“主人”自打出生就是个病儿。
读到这,准会有人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骂:你诓我,这和“平庸”有什么关系?
有的。因为这事,我扇了自己好几个嘴巴子,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
文章可以被细分为很多类,写散文的人未必能写出故事,能写出故事的人未必能写好“故事类商业文”……我是随性之人,写东西靠的是灵感,图的是舒心,“定题写文”这事,还真干不来。
我接受自己文笔尚嫩,接受自己在某些方面技不如人。虚浮地自我膨胀太久,拿根针一戳,泡沫就破了。
— 02 —
我斗胆挑战下大众的认知和一些权威人士的金石之言,“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拒绝平庸”……这些语句就像“大字报”一样张贴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人们将它信奉为铁律,当然也包括之前的我。
平庸是什么?不好解释,但我们都知道它的对立面,光鲜亮丽的成功、不平凡、或者做出什么撼天动地的大事……
我觉着人们对这个词定义的理解就是有偏差的,关键点在于,它究竟是一个整体综合概念,还是分割的部分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应来看,一个人的技能也可以被分割为“三百六十个维度”。我要说的是,拿掉所有标签,自打出生伊始,你就是个平庸之人,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事件。
只不过在和外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你慢慢将自己的某一方面开发出来,使它不再是贫瘠不毛之地。如果这一维度做的不好,远低于三百五十九个维度的总和,那你就是世俗所说的“平庸之人”,如果单维度和其余维度总和相差不大,那你就是“普通人”,如果单维度远远大于其余维度的总和,那你可能就是“不平凡之人”,类似被景仰的“成功”,亦或被歌颂的“伟大”。
以上所解释的平庸,是认为它是一个整体综合的概念。倘若这个论述是真的话,那么在这个假设下,人类就聚集成了一个“纺锤形”,普通人居中,占大多数。世俗上认定的,平庸的人和不平凡的人,分居两端,是少数。
不可否认,鸡汤文有鸡汤文存在的价值,但辩证来看,某种程度上,它总是在人们的情绪上吹泡泡,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一件事。
按我之前所讲,一个人从平庸的人转变成普通人就需要花费一番力气的。而大街上撒的漫天鸡汤标语,却似乎是在鼓吹,每个人都要从平庸的人变成不平凡的人,“平庸”和“普通”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错”。很滑稽,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
举个例子,钱钟书,在文坛上也算伟大。数学15分,英语满分,被破格录入清华大学。之所以称之为伟大,是因为他在英语和文学上的造诣程度以及达到的光辉远远盖住其余三百五十九个维度的总和。
钱老是个痴人,在生活行动上是个“低能儿”。除此之外,单论数学这项技能,钱老能拼得过华罗庚么?
— 03 —
我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学习上从来都是“拔头筹”,学渣眼里的学霸,老师眼里的优等生。这说明,在学习与考试这个维度,我像朵花一样,绽放光彩,盖过了其余三百五十九个维度的总和。
但我不喜欢听别人喊我学霸,是觉着,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校园里的学生在某一维度上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可这本身就不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研究生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夏令营考核成绩第一的尖子生沦为“学渣”,近70人的大班,排名近50。入学以来,就觉着本科时的光环没了,周围人都太优秀,期末考试成绩这么糟糕,所有的落差感把我带入了情绪的无底洞。
三个月的抑郁期,有根源,但也有直接推手。
自我膨胀到一定的阀值,还真就觉着,出了校园,仿若这世界都是老子的。从没觉着“平庸”这词会和自己有什么瓜葛。甚而有时候,会用悲悯的眼光去看那些被我超过、落在我身后的人。
很久之前,我在回复读者的评论中用到学渣一词,路过的人看到,在下面回复。
“姐姐,我很喜欢你的文章,但看到你说‘有时候,自己好想当一个学渣’时,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们学渣也不是真的不想学习,只是努力了,也学不会,成绩平平,倒不如装的无所事事、不学无术的样子,省的别人嘲笑我们:那么努力,成绩还那么差。”
事实是,她会错我的意思了。不过,因为这话,我深思好久。
期末成绩倒数,落差感击败了我建立起的所有虚浮的自信,更怀疑自己的能力。可单从自己一次性考过CPA经济法这件事上,可以证明自己学习能力不差的。
后来仔细反思,发现,那次很多门考试大多是主观题,还有论文形式。我这人喜欢数学、经济学这些有计算的客观题,而主观题一向不擅长。此外,事实上,我也把精力放在了其它更重要的事上,比如考证、实习、找工作等。
最近有个新闻是“清华学霸当保安”,该事件在网络引发热议,可这事确实没必要大惊小怪。“清华学霸”字眼,说明他这人在学习和考试维度上很厉害。“当保安”字眼,说明他相对“平庸”了。二者放在一起,就起了舆论冲突。
按我所论述的理论解释,无非是这人在某一维度的发展远没有盖过其余三百五十九个维度的总和。他只是“普通”,而不是“平庸”。世俗总给人设立条条框框,仿佛“清华”就非得等于“不平凡”或是“伟大”。
— 04 —
前阵子,导师叮嘱我们说:你们以后一定要把生活和工作区别开来,同时一定要把兴趣和工作区别开来,兴趣不能扔,但你的兴趣未必是你自己擅长的,而你所从事的工作一定要是你最擅长的领域。
一句话,醍醐灌顶。
一个人以后究竟能够成为怎样的人,其实也就在于,你能把你自己最擅长的一或两个领域发挥出多大的效能。它的结果就是世俗所讨论的,平庸、普通、不平凡、伟大。
而你在年轻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牟准自己的方向,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说,我想写篇关于“接受平庸”的文章。朋友说,你这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鸡汤,只有矛盾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不知道最终写出来的它是不是鸡汤,我没有鼓吹,只是在试图阐述一个事实。
研究生的第一年,我用了半学期的时间,只修满了一门课——接受自己的平庸。可就这一件事,让我觉着,这个研读的值。
很多人,是在离开学校这个象牙塔,步入社会后的几年里,才逐渐意识到这个事情。年少时,你是开罐啤酒,拎把刀,能与整个世界为敌的斗士。最后,才承认自己无非是大千世界里一个有思想的生物,同宇宙相比,微如尘埃。
你之前所接受的是虚浮信仰,是某些人制造或社会氛围所营造的泡沫。倘使有一天,你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也无非是在接受一个一直存在的事实。那是哲学里所探讨的一方面:认清自己是谁?归零,是为了踏踏实实地再出发。
今儿早,我低着头,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初春的天暖了又冷,我下意识把呢子大衣掖了掖,空气冷冽而甘甜。抬头,举目四望,一切景致和建筑物都是老样子,可一切似乎又都不一样。
是因为看景色的人变了,脱胎换骨新生的感觉,真好。
作者简介:时青言,爱讲故事的90后,某重点高校某硕士在读,自称不是风一样的女子,是风也喊不回头的女子。我执笔,陪你买醉。
*文章系时青言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谢绝引用和转载,违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到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媒体。
— END —
也许你还想看(点颗心再离开吧)
网友评论
英雄不问出处,会教才是硬道理
学历不限,城市不限。
学趣多老师招募
想做不平凡之事!
否则你死亡的那天就是你的世界末日。
送小红心了😂😂😂
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那我以后还是静静地坐等更新吧!哈哈哈。
正在努力中的“老”小白表示对此佩服的“全体投地”,无以言表!
|来自职场小说社群兴趣1班鹿七拙见
有时候听一些话是一个好的启示,可以在其中不停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