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见过,本来心平气和的两个人从发生口角到争执得面红耳赤的场景,这种情况并不意外。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两个人之间的交谈,并不会像我们预设的那样进行,甚至有时候还会与本心相悖。
比如上司委托你提醒一下部门内另一个实习生最近会议出席为什么总是迟到,本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心,而往往,会使对方不自觉产生这样的想法:“整个单位又不是我一个人迟到?你借上司来提醒我,什么意思啊?”。
这样不和谐的观点一旦产生,双方的对话便陷入或可挽回或不可挽回的紧张状态。两个人为解决这件事而做的沟通,在某些意见上发生分歧,言语上的漏洞就会像一个个不受控制的麻烦制造机,直接导致沟通的失败。
前段时间,利用晚上零星的时间阅读了《关键对话》这本书,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惑,今天借书中几条观点来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01.成功的对话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自由交流,即双方愿意公开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猜测。
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一直记得“我只是很想听听你的意见”总是很受益的。
02.其实人们不会因为你表达的内容而感到气愤,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
当我们发现对话陷入僵局的时候,对方会听不进你所有的劝告或者说辞,原因在于双方在谈话过程中对于彼此的安全感已经被破坏,这个时候,把你推得远远的,是他们大脑中现在唯一在机械运转的想法。
03.如果对方对你行为的猜测是错的,你应当利用对比法明确哪些是正确的观点,哪些是错误的观点,注意首先从错误的观点谈起。
例如我们开头见到的那个例子,如果老板出面调解,他的台词应该是这样的:
“希望你不要认为我对你的工作不满意,准确的说,我很欣赏你的表现,只是工作准时对团队来说十分重要,我觉得应该和你讲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先抑后扬,通过对比营造安全感的同时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
04.当对话内容从针对事变成针对人时,问题总是会变得非常棘手。
“我觉得发生在今天这件事你本应该…”和“我觉得今天这件事你太…”针对的是两个主体,一个是事,一个是人。
当你的说话内容变成了针对人,那么就要开始要警惕双方给予彼此的安全感了。
05..事实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内容,从事实谈起可以为你的对话提供安全的出发点
不过有时候,事实的确很容易和自己的主观判断混淆。
06.理解并不等于认同,但敏感却等同于默许
对方提出的一个问题于你而言十分敏感,在某种程度上,你已经默许了一种情感在心底生根发芽。
07.在分配任务时,你必须牢记没有“我们”这个说法;在分配任务时,你必须明确说明想要实现的每个细节目标
这是关于团队工作效率的问题,如果你不想一件工作被多次返工的话
08.说服别人的最好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们在讲什么
“如果你在内心把对方想象成不值得信任的人,那么潜移默化中会让对方坚信这种错误的想法,反而会弄巧成拙。”
沟通的关键在于信任,对话过程中信任出现漏洞了,就想办法补一补,一直保持着明确的谈话目标,才不会在沟通时失去支点。
(你给的每一个小红心我都当成了欢喜ღ( ´・ᴗ・`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