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媒体电子商务创业黑马
2018年互联网家装公司扎堆跑路,是人为臆想市场伪需求的恶果

2018年互联网家装公司扎堆跑路,是人为臆想市场伪需求的恶果

作者: 企创网 | 来源:发表于2018-05-22 18:37 被阅读221次

    企创网:对于“互联网家装”行业而言,2018年无疑是个灾难年。前不久,行业内颇有名气的一号家居网和苹果装饰,先后出现各地连锁门店扎堆关闭,相关负责人失联跑路的情况。

    一号家居网总部位于南京,按照其官方曾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时,一号家居网线下体验店曾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覆盖100多个城市,线下商城数量达到500多家。

    苹果装饰则起于湖南,颠峰时期曾一度扩张至湖南、贵州、安徽、江西、重庆、广西、陕西、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多达70家分(子)公司,旗下拥有苹果装饰、猫舍智能整装、泥巴公社、米兰大宅等十个品牌。

    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目前“一号家居网”的网络百科介绍。在5月份一号家居网爆出资金链断裂,全国多个门店倒闭新闻后,百度百科中关于一号家居网的介绍已经被全部清除,只留下一个空壳词条。反倒是互动百科,还保留着先前的相关介绍。感兴趣的可以及时去看,晚了也会被清除。

    事实上,从2017年到2018年,互联网家装行业公司扎堆死亡已经是圈内人所共知的事情。

    而这些批量倒掉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其实根源早在几年前“互联网家装”概念盛行,一众相关行业从业者跟风参赛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家装行业会出现如此速生速死,甚至给消费者以猝不及防,“毫无征兆”的感受?其实,根源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答案:

    一、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的,巨头们不碰的领域,是坑的几率比是馅饼的几率大一百倍

    在互联网巨头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为什么看上去如此“肥”的家装市场,两位马首富都没有进入呢?究竟是二马这N多年来始终忽略了这个市场,还是这个市场本身就不适合被互联网化?

    小创过去几年间曾长期关注市场上主流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公司除了做了下网站、APP和公众号以外,其本身的商业思维和经营方式跟“互联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我们以互联网圈传播甚广的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来看看,家装行业经营究竟和互联网思维有多大的关系。

    1、专注:这个就比较尴尬了,我至今为止还没见过装修公司如何进行“专注”操作的。你也可以回忆下,哪个装修公司不是借着装修的机会,能卖你多少周边的东西,就卖你多少东西。因为这一行当本身就存在“一个客户一次生意”的属性,所以单次能够赚更多钱,是装修公司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专注,显然与家装行业商业逻辑背道而驰。

    2、极致:所谓的极致,其实是说掌握行业的核心技术,用技术做护城河形成品牌的竞争力。比如苹果和华为都是这类型公司的代表。而装修行业存在核心技术吗?显然不存在,你可以说张师傅的墙刷的比李师傅利索,但是你不能说会刷墙就是核心技术。

    3、口碑: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尴尬的点就是无法理性、数据化地进行对某品牌好坏的描述。当我们说一家装修公司好的时候,顶多用好说话,干活利索和价格实惠之类的词语来形容,却无法用类似CPU频率多高,屏占比百分多少这样非常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描述。这样一来,口碑就成为非常感性的客户A认为很好,客户B认为一般,客户C认为简直是垃圾,无法裂变式传播。

    4、快:这个就不用说,装修过的朋友都知道,受限于客观操作流程,不可能出现“三天装好一套房”这样的极致体验。而且装太快,消费者的感受非但不是开心,反而会怀疑安装师傅是否有认真在做。所以装修公司哪怕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原本一个月能搞定的工程,也得人为拖延成两个月。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装修行业的行业特性,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与互联网思维之间的匹配。除了客户获取之外,当下的互联网几乎解决不了装修行业操作各个流程的实际诉求。

    二、家装行业链条长、资金重、周期长,实现指数级裂变增长根本不可能

    我们在互联网行业谈增长时,一般谈的都是指数级增长。

    什么叫指数级增长,就是上个月我们的客户是一千,下个月我们的客户就是一万,再下个月客户就变成了十万。而在传统行业,受限于行业属性,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公司也无力服务这样的用户增长。

    如果这种指数级增长可以被量化,比如通过程序和大数据计算后,大概率上我们投入多少钱,使用多少时间就可以实现多少的增长,那么对这样的市场,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前期付出巨大成本投入就是有价值的。

    但非常显然,家装行业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1、家装行业链条长,装修被按流程分成多个板块,每个板块都需要对应的供应商和人工来操作服务,而且很多服务是连续性的,上一步不完成下一步就不能启动。链条的长度,被客观情况严格限制。

    2、家装行业资金重,装修每个流程的成本都是刚性的,买材料花多少钱,运输花多少钱,人工花多少钱,包括门店运营花多少钱都是硬支出,这钱你必须得出,除非你跑路。

    3、家装行业周期长,这个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从谈客户到签单再到开始装修,耗时的长短并不因上线了网站,自称自己“互联网+”了就能解决。

    上面的三点被控制住以后,家装行业想要指数级爆炸增长,就成为了天方夜谭。

    三、家装行业的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为从业者跑路提供了客观上的温床

    我们先要说明一个观点,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贬义可言。

    比如当下你在互联网上购买的各种会员服务,例如QQ会员,视频会员之类的,基本上全都是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

    但是这样的先付费后服务,有两个比较大的特点:其一是即购即用,这是虚拟商品的最大特点。消费者付费之后,程序会自动帮你提供服务。其二是价格不高,无论是299的共享单车押金,还是199的视频会员,本身的价格都较低,出现消费纷争消费者的损失也相对较低。

    而装修行业,包括相似的医美行业,都不具备上述的特征。首先不可能即买即用,装修和医美都是一个过程服务,你把钱交给对方,对方需要再去购买相关的材料加人工来操作,极难标准化。其二是价格偏高,动辄几万起步,而且过去几年伴随着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很多消费者还采用的装修分期和医美分期。

    正常来说,这样长周期的服务,应该是分时分段进行付款。比如进行到20%付款20%,进行到40%付款40%。但是这对于装修公司而言显然是不愿接受的,这意味着原本就偏长的回款周期,被人为拉的更长。在资金链原本就紧张的情况下,装修公司宁愿不接单也不愿接付款不“利索”的单。

    装修公司喜欢和网贷公司合作,归根结底就是一点:只要消费者把贷款协议签了,马上就能够收到网贷公司全款打到公司账上。既然钱已落袋为安,装修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瞬间就被逆转,变成了消费者求着装修公司好好做。

    而很多装修公司也发现,辛辛苦苦每户干上俩三月完工挣得只是辛苦钱,如果批量接上一批单子,款项到手溜之大吉的话,那这笔钱岂不是赚得倍儿轻松?

    从客观上说,在没有政策强监管的背景下,装修公司的先付款+长周期,成为了从业者跑路的最大温床。

    四、高度依赖房地产行业走势,一旦房地产进入调控周期即苦不堪言

    装修行业属于非常典型的被支配性市场,通俗点说,就是看房地产行业的天吃饭。因为从买房到交付的时间基本上是非常清晰的,如果某个时段政策放松,房地产行业销售火爆。那么很显然,到了这批房子集中交付的阶段,装修的旺季也就到了。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无论装修公司做的规模多大,都无法对市场形成引领和影响。也就是说,装修行业不可能出现像科技行业中,因为一项技术创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就被改变的情况(例如苹果的触屏手机上线后,小米的全面屏手机上线后对于整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的带动)。

    你敢想象,因为你特别喜欢某个装修公司,所以你就掐点买房,批量买房的情形吗?显然这不可能。

    那么既然是被房地产行业支配,我们就要看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大家都很清楚,周期性非常明显。如果画出个市场曲线来,差不多就是波峰、波谷循环交替的节奏。

    波峰就是房地产进入了上升周期,大家都火急火燎地去买房,自然随之装修市场也随之火爆。而一旦政策进入了调控期,无论你装修公司多知名,消费者不买房了,你必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如果碰巧赶上了强调控周期(长期+多地),比如就像这次的从去年到今年,全国范围内集中调控,还丝毫都看不到调控放松趋势的情况,装修行业必然就成为哀鸿遍野,惨不忍睹的战场。

    传统的小装修公司也就罢了,没活干大不了大家都去打打零工,先赚钱熬着就是了。但是如果是按照“互联网”思维操作家装市场,已经把大量的钱都花出去做了广告营销,然后又非常“不幸”地遇到了房地产市场大调控,资金链断裂就是必然(资本都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五、周期性资本寒冬下,重资产无裂变的家装市场不被看好

    早在三四年前,一众创业者扎堆冲进互联网家装赛道时,其动机就决定了今日必有一败。

    “各个互联网+垂直行业都已经出现了独角兽和上市企业,唯独家装这个市场空间如此巨大的市场却还未出现,这是个巨大的机会。

    上面这个思路,是当时很多创业者的最主要参赛目的。因为一开始就是奔着快速参赛,迅速拿融资,然后做出数据抓紧上市圈钱,所以从心态上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想要凭借资本短时间内催熟一个行业或市场,首先就要明白资本喜欢和愿意投资的商业模式,究竟具有哪些相似的本质。我们以近几年的互联网为例,能够凭借资本催熟的,普遍具备两大核心要素:可裂变+重复消费

    比如出行领域的滴滴,外卖领域的美团/饿了么。只要资本在前期舍得猛砸钱,用户数和使用频率就会被迅速拉升。停止补贴后,当消费者已经养成消费习惯,且消费行为本身也是高频刚需的话,那么后续大概率上是会进行重复消费的。这样一来,企业才能够从中获得收益。

    而反观家装领域,显然这两大核心本质都不具备。首先,市场上不可能出现不管男女老少,扎堆进行装修的可能性,因为装修与购房行为高度相关,市场逻辑决定无法裂变。其次,消费习惯+重复消费更不现实,因为无论企业提供的装修服务如何,消费者也不可能频繁性进行装修操作。

    而家装市场要想完成交易,线上能做到的更多只是联系到人,剩下的所有流程差不多都要在线下完成,从业公司要想获得更大市场,就必须一城一地不断去开店覆盖。而且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让消费者有信心,店面还得地段越好,面积越大,装潢越豪华越好(成本无法因批量进驻城市而有效降低)。

    而装修作为“一次性”买卖,在没规范化标准可随意竞争下,很多中小装修公司早已把行业的利润打翻在地,收益远没有互联网装修公司想象中利润那么肥,这也是这个行业无法孵化出小公司的根本商业逻辑所在。

    在这样客观情况,就注定了行业不会被资本看好和重投。

    今天小创以如此长的篇幅和大家探讨“互联网家装”行业,更多其实是想提醒两件事:

    其一是对于创业者而言,一定要看清行业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当消费者需要的是低价、高效完成装修的时候,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网站和APP做的无比花哨,还开通了多个板块,无数功能,看上去比支付宝和微信的功能还多。这毫无意义,因为消费者不需要,人为臆想消费者需求是创业的大忌。

    其二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现在互联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对于新鲜事物的尝试,一定要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比如如果是花费一百块就可以尝试一下新事物,那么大可放心去尝试,大不了花钱满足下好奇心。但是对于花十万块才能体验的“新鲜事物”,除了慎之又慎,我也不知道还能提供你什么方案。

    对于装修者最惨的事情莫过于,通过贷款搞装修,装修公司跑路了,自己每月还要按时还装修款。这不是痛苦,而是被摧残,还是重复性摧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互联网家装公司扎堆跑路,是人为臆想市场伪需求的恶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ek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