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诸子百家道学•国学•养生
国学经典对我们现代大学生的教育与学习

国学经典对我们现代大学生的教育与学习

作者: 李非凡不非凡 | 来源:发表于2017-02-06 20:02 被阅读0次

    我与国学不得不说的两三事

    认识国学,并非偶然。垂髫之际,我手捧《三字经》,呀呀吟着“人之初,性本善”;豆蔻年华,我研习茶艺,温杯烫盏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桃李之年,幸遇良师—聂老师,是聂老师为我们打开了国学的大门,是聂老师的言传身教,是聂老师的无私奉献。感谢聂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国学的机遇;感谢国学,让我有一个能够终生学习的梦。

    我沿着华夏千年的脉络追寻着国学遗留下来的痕迹,是先秦诸子的雅士,青衫磊落,簪起长发。时而坐而论道,纵酒高歌;在落日桥头,断鸿声里,无语自凭栏。亦有《诗经》中的女子,眉目如画,香闺寒夜,数着雨打芭蕉,静夜无眠守在高楼,只待明日曙光。

    曾有人奏了一曲绝响,千年后仍余音绕梁;曾有人谱了一曲华章,千年前亦名扬四方。那是国学的万千荣光,那是《论语》留下的千年遗响。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若提到先秦诸子经典,首屈一指的要说是《论语》了。

    说起来,本学期我们国学班全体成员在聂老师的带领指引下,深入学习探讨了《论语》的部分篇目,领略了至圣孔子的潇洒风姿,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是熠熠生辉。《论语》一书可谓是微言大义,既言简语约,又意味深长。孔子常常能通过只言片语,看似客观的记述,含蓄隽永又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意图和思想倾向。例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三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解道:“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言令色,可以粗浅地理解为花言巧语之意,即表里不一。孔子希望能够成就一个大同社会,明君贤臣,修明法度,人人可以做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而不是善于伪装,蝇营狗苟的小人。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论语》一书开语录体散文体式的先河,孔子通过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至圣先师。

    在我看来,孔子思想的核心在“仁”。就像是《大学》中提纲携领的九个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为人之本在于修身。修身、处事、待人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的。仁者才能称得上君子,有一个成语为君子务本。那么什么是本?“本”为指事字,本意为草木之根,引申为根本、基础之意。那么为人之本又是什么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第六章)。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这一章讲的是弟子的根本所在,即孝悌、谨信、亲仁、学文。这些基本内容不是随意排列的,而是有一定的次序,层层深入的。一言以蔽之,为人之本是孝悌忠信。

    孝,即孝敬父母;悌,即敬爱兄弟;忠,即忠君,是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在孔子看来,在这样一种上下级的秩序下运行才能创造一种仁义礼乐,相须而成的大同社会,;信,即言之有实也,与“巧言令色”截然相反,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典范作用。一个人在家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在这里,孔子表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做人重在务本—孝悌忠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只有在做好仁,务好本的基础上,学文才能得以成。如果为人之道尚不能成,反而先学习知识,这就是本末倒置了。一个人要是连基本的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爱国敬业,言行如一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学习知识呢?这样的人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学习再多的课本知识有什么用呢?

    我认为,通过这一个多学期对《论语》的学习,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国学的学习必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国家教育的重担在我们肩上。我希望能够通过我微薄的力量去影响一些人,而不是碌碌无为了此一生。若将来有幸能够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教会他们该如何做人,做人第一位,学问第二位。这并不是说学习不重要,只是一个学者有很高的科学修养,但是惟利是图,表里不一,这样的人是应该鄙夷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华夏源头,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是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并且去孕育教化下一代,使国学、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经典对我们现代大学生的教育与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mu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