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成语典故 讲历史故事(50)
儿皇割地 辽国灭晋
文/石岩磊
人们大多喜欢寻根问祖,查找本族或本姓中的名人,并时常将他们挂在嘴边以其为荣,而我家世代贫寒,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没有可以值得炫耀的大人物,就连石姓中也少有名垂青史之人,历史上好不容易出过一对父子皇帝,可还遭人唾骂,实在令我感到汗颜,他们便是后晋的石敬瑭和其干儿石重贵。
石敬瑭少时朴实稳重,寡言少语,但他喜读兵书,颇有军事才干,深得后唐第二位帝王李嗣源的赏识,并迎娶了他的女儿,从而跻身皇亲国戚之列。由于石敬瑭手握重兵,被唐末帝李从珂所猜忌,于是他蓄意谋反。可他担心自己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便向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求援,条件是:向其称臣,割让东起渤海、西至山西的“燕云十六州”,并纳岁贡。
耶律德光早有南下扩大疆域的图谋,所以爽快地答应了,他亲帅大军前来助阵。公元936年后唐灭亡,石敬瑭即位,国号为“晋”,史称“后晋”。石敬瑭果然没有食言,称小自己10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甘做“儿皇帝”,将北部的16个州划给辽国,从此中原门户洞开,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变得易如反掌,成为汉民族的心头之痛。后晋还每年向辽国进献30万匹布帛,由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对于石敬瑭俯首称臣、割地讨好的做法,许多朝臣大为不满,一些人宁可弃官也不愿与其为伍。后晋建立后,不断有人发动兵变,再加连年出现大规模的蝗灾、旱灾,石敬瑭在内外交困中忧郁成疾,于公元942年去世,时年51岁。他的干儿石重贵继位,尽管其能力水平一般,可他还算有骨气,不再对辽国称臣。耶律德光大为恼火,开始接二连三地攻打后晋,公元947年,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在“五代十国”时期为了篡权夺位而屈尊降贵的人屡见不鲜,可像石敬瑭这样自称“儿皇帝”的绝对是独一份,而割让“燕云十六州”更是为汉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以后人多骂他是卖国求荣的汉奸。其实石敬瑭原本是沙陀族人,按照他们的民族习俗,以父子相称会感到十分亲切,即使是年龄有颠倒,也可以认作干爹。但他入主中原后,仍以旧俗碾压汉礼实属愚蠢透顶,他背负千古骂名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最近得知,欧阳修在他的《新五代史》中称石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原来石敬瑭并不是老石家人,这让我略感欣慰,似乎与这个“汉奸”划清了界线。可细想起来,历史人物与自己又有何干?所谓的崇祖不过是在满足虚荣心而已,除了能给脸上贴金、过过嘴瘾外,好像并无多大益处,倒不如干好眼下的小事来得实际。思虑至此,我心释然。
2021.1.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