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原创)
一 百草园是知识的宝库
屋后的百草园,成了童年鲁迅的乐园。
这里,有色彩斑斓的植物。高大的皂荚树、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诱惑着他;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覆盆子、莲房一般果实的木莲、像人形的何首乌吸引着他......
这里还有活灵活现的动物。长吟的鸣蝉、窜向云霄的叫天子、低吟的油蛉、弹琴的蟋蟀、隐身断砖下的多足蜈蚣、会放烟雾弹的斑蝥......
无数的珍奇满足着他的好奇心,幼年的鲁迅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无拘无束探索着自然的奥秘。他听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于是极想来验证一下传说的对否,立即付诸行动“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但这丝毫不减损他对生活的热情,忙不迭地和小伙伴们转换了“战场”,逃过覆盆子尖刺的伤害,摘到了小珊瑚珠样的球果,并且尝到了那又酸又甜的味道。
童心是如此简单,如此容易被满足,像一块海绵在水中蓬蓬地生长。
二 百草园有艺术的教育、做人的教育
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增添了惊险的氛围,让幼小的生命出有了主动避嫌的意识。
故事中的读书人被墙头的美女蛇诱惑,幸亏老和尚给了他“避邪术”:把装有飞蜈蚣的小盒子放在他枕边。半夜美女蛇现身时,一道金光吓走了它。孩子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警示:倘有那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并且学会了通过自我约束来避险:“长的草里是不去的”。
以成人的眼光看,长妈妈编故事是不是带着教育的艺术?她爱孩子,但讲不出高深的道理,更不能大声呵斥(她是保姆),她只能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愿听、乐听,又明白了些外部世界存在的危险。
故事中书生最初被“美”迷了心窍: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便认为是遇到了神仙妹妹而窃喜不已。他以为表面的美就是善、真,以为将会迎来一桩美事,却不知生活中处处有馅饼,他缺乏拨开迷雾看真相的本领。在紧要关头,老和尚送书生的飞蜈蚣制服了美女蛇。他才幸免了一劫,捡了一条命。
三 童年是最真的梦
想到了鲁迅的另外两篇文章《风筝》《五猖会》。《风筝》一文中,弟弟正在玩弄着即将成型的竹骨,却被突来的长兄踩在了脚下。中年后的鲁迅回忆此事,心中满是愧疚,想用尽办法来弥补自己当年的粗鲁,但二人间的关系远不比从前那般融洽。作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玩儿,想到自己的童年在百花园的戏耍,想到成年的自己对待小弟的态度,怎能不自责?
《五猖会》中,“我”极想去五猖看会(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却被父亲逼着读《鉴略》。“我忐忑着拿到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幼小的孩子心头的热望被冷水迎头一浇。但是父命难违,“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儿童俨然成了读书的机器,在无助中机械地读着,“也听到自己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终于将文章一口气背完。工人笑着将我高高抱起表示祝贺,并撑起船一同去逛会。但此时的我“对水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的热情荡然无存。
冰心先生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何其芳在《迟暮的花》中赞叹:“在你的眼里,我找到了童年的梦,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的花。”余光中也说:“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童年一晃而过,难以再回还,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但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向着心中梦的城堡寻找最初的真,最初的梦,最初的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