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风口浪尖(四)
诚然,追溯到建国初期延伸至文化大革命前期,从文艺百花齐放到一枝独秀,从根本上扼杀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过去倡导的比喻同一事情的不同做法、同一内容的不同形式或同一类东西的不同品种丰富繁多。也泛指文学艺术上存在不同流派和风格形式的自由发展。中共在一九五六年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积极发展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又称为“双百”方针。从“大鸣、大放”到“百家争鸣”涌现出欣欣向荣的繁华盛况。可惜好景不长,眨眼间转入秋气肃杀的季节,颓然形成目前深秋红枫的一片燃烧的天下。
二十世纪的一九五七年的中国展开划分“右派分子”的运动,从这个白色恐怖一样的“反右运动”中被错划的约五十五万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包括极为少数的党员干部)。接着又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一打三反”运动,展开了肃整革命队伍。
“一打三反”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一九七零年一月三十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为开端在全国掀起的一场政治运动。其内容是指: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和反对铺张浪费。但运动的重心,在于“打”(所谓“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运动高潮时到处悬挂的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指示:“杀!杀!杀!杀出一个红彤彤的世界”的标语,展现了运动的恐怖和肃杀气氛。
自从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和“要准备打仗”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全党全国亿万军民紧密团结,斗志昂扬,“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形势大好。但是,国内外阶级敌人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苏修正在加紧勾结美帝,阴谋对我发动侵略战争;国内的反革命分子也乘机蠢动,遥相呼应。这是当前阶级斗争中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毛主席教导我们:解放以后,我们肃清了一批反革命分子,反革命不多了,但还有反革命,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反革命分子。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下,国内外阶级敌人总是会乘机兴风作浪的,所以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奇怪。它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规律性的表现。
当前国内外阶级搏斗激烈,反革命分子必然要跳出来,或者由国外派进来,进行破坏和捣乱,对此必须提高警惕。要放手发动群众。用战备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使群众认清,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是打击帝、修、反“别动队”的斗争,是打击苏修侵略阴谋的斗争,实际上也是一项重要的战备工作。号召广大群众,对反革命分子检举、揭发、清查、批判,从而把隐藏的敌人挖出来。
在这个残酷而冷漠的背景下,同一个单位,同住一幢宿舍,同在一条街道进进出出,人与人之间受极左思想的荼毒影响,没有情谊可讲。他们当中混淆是非,时时刻刻要提防隔墙有耳、小心某个角落的虎视眈眈,担心自己某一句不经意的话被同事或邻居打小报告,揭发所谓的反党、反革命的言论,搞到周围的同志人心惶惶,置身于乱世岌岌可危的环境里。
许许多多的作家和干部以及工人因此莫名其妙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许许多多的作家和干部以及工人发表不同意见就视为大逆不道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被清除出党、革命队伍,送回农村、农场改造;有的划为可以改造的,仍可以继续工作,视为二等公民。也许在我们当中有他们的子女,他们怎不吸取父辈的历史惨痛的教训,何况我们一代正处在成长的稚嫩阶段,怎会在这复杂的大事大非问题上作出英明的抉择?他们唯有跟着领导喊口号,跟着选边站。在今天,这些曾经发生的、经历过的,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淡忘,只会让人们触景伤情而记忆犹新。
工宣队的谭水代表刚刚听完李宣的发言,他那双死水一潭暗淡无光的眼瞳,突然炯炯有神,像有什么猎物进入他的陷阱,他的头脑飞速地思忖着,也许从李宣的发言挖掘到有用的材料,最好是挖出隐藏在阶级斗争里林彪反党集团的残渣余孽。为了自己的升迁,他不懈地努力把握这场看不见的战线的脉博。
时间从光线晦暗校长办公室一秒一分流逝,但它的秒针却似乎慢腾腾地煎熬着盼望下课铃声到来前夕而焦虑不安的眼光。窗外校园里一片浓郁的马尾松丝,在清风的吹拂中摇曳,时近黄昏的阳光透过由马尾松和枇杷树枝条组成的帷幔,给办公室内染上一层诡异的淡绿色的光晕。几只麻雀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追逐着,在树木上欢蹦乱跳。谭水看见大家都没有发言的欲望,只好草草宣布散会,并请李宣同学留下。他仿佛要在茫茫大海里一把拽住根稻草不放,就算跟大海捞针一样难,也要利用它协助自己向彼岸游去。
李宣听到谭水点名要自己留下谈话,心里十分诧异,尽管他未能深谙世故,但也意识到一张无形的巨网不动声息地向自己张开,只要自己不谨言慎语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他迅速把自己刚才的发言重温三遍,也未发现有什么纰漏。但要面对这样如同火中取栗的谈话,是他政治生涯中始料不及的,也不想把自己过早地置身于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吴雨君在学校大门旁的树下焦急地等待、徘徊。从校长办公室出来的人群中找不到李宣的身影,迫使她紧张地不时向办公室怅望。她此刻的心神不宁,让她感到有点不祥的预兆。她毕竞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在心慌意乱中逼使自己冷静、思考。先找个熟人了解情况再作打算,刚好她的班长叶强路过。
“叶强,你好,你们班干开完会,我怎么不见李宣出来?”
“哦,他被谭水代表留下谈话,很快就出来。”
“他为什么被留下谈话?”
“我也不知怎么回事。”
“谢谢。”
吴雨君忐忑不安来到校长办公室,见到房门紧闭,从窗户的间隙可以窥见李宣正在说话:“谭代表,我的发言有什么不妥吗?请指正。”
“你的发言没有问题,我只是想了解你的组里哪些同学为什么忧心,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敢发言。”
“当时我也很纳闷,大家围坐在一起,却不见有人发言,我也敦促了几遍,未能凑效。我想从他们的消极态度来看,也许他们担心自己的发言不妥,会招来麻烦,干趣不吱声才稳当,采用保守主义的方式对峙。所以,我所指的忧心,从这个缄默的角度推测和从他们阴郁的脸色佐证的。倘若我判定失误,或者夸大事实,造成不良影响,请领导宽恕,请同学们见谅。我本人坚决支持党中央的决定,拥护毛主席,声讨林彪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
谭水代表耐心听完李宣的发言,不失时机抓住李宣发言后一直沉默的机会,一边细心开导,循循善诱;一边措词宛转地灌输提高阶级意识。
“我们都是工人阶级和学生的代表,要旗帜鲜明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时刻要提高警惕,把隐藏在同学们背后的阶级敌人揪出来。李宣,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的学生干部,你回家仔细想一想,看在他们当中有什么悖逆的言论及时向我反映。”
当李宣步出校长办公室,如释重负,如同一条小鱼侥幸挣脱渔网,拚命向大海的深处仓皇逃遁。他不停地回味这次谈话的内容、掂量着他每一句话的含义就不寒而栗。但他哪里晓得,谭水的一根无形的线绳紧紧拴住了他。
李宣疾步走出校长办公室门外,除了吴雨君在焦急等待,走廊已空无人烟。他赶紧上前帮雨君拭去眼眶的泪水,不说话,拉着她的手往校门匆匆走去,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