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作华
兰州拉面名扬天下,有着“中华第一面”的美誉,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式三大快餐之一。然而它与我市博爱老汤牛肉面之间的一段奇缘却鲜为人知。3月中旬,由本报记者、博爱县商务局负责人、市餐饮协会及博爱沁园春大酒店相关人员组成的考察团,专程赴兰州探寻这段发生在200多年前的餐饮文化历史传奇。
兰州拉面风味独特,经济实惠,不仅是名扬全国的风味面食,更是兰州市老幼皆食的家常饭。此面以牛肉软烂、汤清味香、面条筋道爽口、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等特点,受到天下食客的青睐。
兰州人将自己的城市特色概括为“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其中“一碗面”即为牛肉面(兰州拉面在当地叫做牛肉面),足见此面在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有关兰州拉面的资料中有这样的描述:清嘉庆年间,甘肃东乡族马六七从怀庆府清化(今河南省博爱县)苏寨人陈维精处学成并带入兰州,经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人马保子等人的创新、改良,以“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绿(香菜、蒜苗翠绿)、四红(辣椒油红)、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2006年8月28日,人民日报《LOGO故事》栏目也曾对兰州牛肉面与焦作的历史渊源关系给予了报道。近来,有关兰州牛肉面与博爱小车牛肉老汤面的历史渊源关系再次成为餐饮界、媒体及网络的热议话题,《河南商报》《焦作晚报》曾刊发多篇文章予以报道。
那么,史料上提到的苏寨在哪里,历史上可曾有陈维精这个人?其祖上是做什么的,他的后人情况又怎样?
在前往兰州的路上,《焦作晚报》记者陈东明、博爱沁园春大酒店办公室主任何世国向考察团一行详细介绍了他们前期考察了解到的情况。
据介绍,苏寨是一个村,位于博爱县月山镇西北2.5公里处。该村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竹林环抱、溪流淙淙,环境非常优美,村民以陈姓居多。
2014年夏季,热衷地方餐饮文化研究的博爱沁园春大酒店总经理王军搜集到了陈氏家谱等信息资料。之后,陈东明会同王军、何世国等多次查找,终于找到了陈维精的第六代孙陈世军,并见到了陈氏家谱原本。
陈氏家谱显示,苏寨村陈氏始祖陈铎,确系明朝洪武三年由山西洪洞迁到河内(即怀庆府)清化镇苏家寨(今苏寨)村。至陈维精这一代,已是13世。陈维精为清嘉庆年间的国子监太学生,其有三子,且都有功名。其中长子陈位乾为武生,次子陈位贤为修职郎,三子陈位林与其父一样为国子监太学生。父子四人均考取功名,这样的家庭在苏寨村仅此一例。家谱中对陈氏后代亦记述翔实。
至于祖上与兰州牛肉面的关系,陈世军说自己不太了解,他也不会陈家技艺,但陈维精还有后人分别在甘肃兰州和武威。他们以前一直没有音讯,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了联系,常有书信、电话往来,但见面很少。“兰州伯伯家的兄长掌握有相关资料,可以向他询问相关情况。”陈世军说。
陈世军所说的兰州伯父家的兄长,便是本次考察团前往兰州重点访问的对象。此人能提供多少信息,请看下文。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
马家大爷牛肉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