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作者: 守望_6474 | 来源:发表于2021-07-24 10:06 被阅读0次

    我喜欢《傲慢与偏见》胜于《简爱》。从第一次读她就爱上了她,观看了原著改编的不同版本的电影,最喜欢的就是2005年上映由凯拉·奈特莉主演的这一版,反复看过无数次。因为太喜欢,所以一直不敢写关于这本小说的任何文字,生怕自己让她的美蒙尘。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时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但直到1809年她的另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自费出书并且销路不错后,她才重写《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与偏见》。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却让该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但却都难免人性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的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对彼此最初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之所以在开篇我即言明更喜欢《傲慢与偏见》,是因为更喜欢有弱点的伊丽莎白,因为简爱除了外貌平平外,在个性到内心没有弱点,人性的光辉简直完美到无法企及,这多少会让我觉得有点不那么真实。

 

    伊丽莎白拥有一些符合小女人的心理特质,在面临挫折,她会选择自我安慰甚至自我欺骗;面对家人的不拘小节,依然会觉得自卑和没有面子;面临军官帅哥,依然会以貌取人、听信其谎言;面对高富帅的追求,依然会有一些虚荣之心的满足、甚至有点欲擒故纵的小手段;面对周边的环境,依然乐于进行比较,享受胜出后,带来的内心满足。以上,我们会因为伊丽莎白有这些小心思而对她反感吗?恰恰不会,因为我们觉得她的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更立体,也显得更加的可爱与亲切。

  《傲慢与偏见》中有一个细节的描述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和她的舅妈舅舅到彭伯利达西的庄园去游玩时,不小心遇见达西之后,舅舅和达西先生的交流让伊丽莎白非常满意,她觉得达西应该知道自己的亲戚不都是那种举止让人厌烦的人。这样的心理描述的确很有意思,伊丽莎白已经非常在乎达西的感受了,如果不是的话,她的亲戚如何的糟糕又关达西何事?再者,伊丽莎白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点的虚荣心呢,这无损她的可爱,反而使她更加真实!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会有那么一个时刻,希望用亲人朋友的成功佐证自己也挺优秀的小心机!!

 

    《傲慢与偏见》中最让我回味的就是达西在雨中向伊丽莎白告白,奥斯汀用她最擅长的语言描写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她和他,小心试探着,脸红心跳地凝视对方,手足无措地道歉因之前彼此对对方的傲慢与偏见,然后真诚地告白.....一部作品,拥有如此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一定是因为它在各个时期,都可以引发受众的共鸣和思考。

   

    我也有我的傲慢。我是一个比较在意衣着和谈吐的人,因此,我总是将不修边幅和说话狂放的人简单归类为下里巴人,选择敬而远之。可是生活中往往有些精神世界丰盈的人特别的不在意着装,说话也会因博学多才而不拘小节。

   

    我也有我的偏见。当我与第一次见面的人聊天时,如果15分钟后,所聊内容还没有一个点让我有欲望参与,那么我就会偏见地认为他或她不会成为与我契合灵魂的人,我会进入礼貌模式。然而,有很多慢热的人,他们需要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才进入聊天状态,而我的偏见也许就这样错过了与我内心高度契合的他或她。

    因我的傲慢与偏见错过的那些优秀人,不是你们不够好,是我修为不够。

    又是一个自然醒的早上,风铃很轻,我知道这又是风轻云淡的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傲慢与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bm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