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简书写作的第一天起,我就非常羡慕那些带有羽毛标签的签约作者们。他们写的文章多么精彩,他们头上的光环多么炫目,他们的文章点击量和喜欢数令人咋舌,他们拥有很多普通写作者没有的特权,甚至还有出版自己作品集的机会……那一刻,同样从小就热爱文学、怀揣一颗作家梦的我,几乎立刻就认定,成为简书签约作者就是我的梦想!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骨感无比。截止到今天,我在简书写作七个多月,创作各类文章超过三百四十篇,共计十九万余字,获得了接近五千个喜欢,却依然没能够成为签约作者。
我在十月份的时候,发现了简书还有一种对作者的认可标签,叫做内容领域优秀作者。于是,我重新给自己定位。既然喜欢小说和故事,那我就多朝着这方面去努力。于是我结合自己的读书阅历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取主题和故事核,精心构思,反复修改,创作了十几篇故事或者短篇小说,其中的大部分都被编辑推荐到了首页,也获得了很多读者朋友的点赞和好评。可是,我依然没有过得任何标签的认可。我不甘心,就想到了毛遂自荐。于是,我认真填写了《简书内容领域优秀作者申请表》并及时提交,结果依然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我的等待变成了一场没有回应的单相思,真是应了唐伯虎的那句诗——“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我开始困惑,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坚持?好像看不到希望。放弃?又很不甘心。我从来不敢奢望能够成为像莫言、路遥、贾平凹、余秋雨那样的大作家,可是这个文学梦我真的是从念小学的时候做到了现在已近而立之年。如果就这样草草放弃,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我回想起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到北宋文豪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名作《泊船瓜洲》。我很喜欢这首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简直是脍炙人口,百读不厌。我在想,王安石究竟是怎样的才华横溢,才能够写出这样打动人心的不朽诗篇?竟然能够让人读完就忍不住泪流满面,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回渴盼已久的故乡,与亲人朋友团聚,促膝长谈,把酒言欢。
后来,我又翻阅资料,这才了解到,原来王安石在创作这首诗的第三句的时候,刚开始用的并不是“绿”,而是先后用过“到”、“过”、“满”、“吹”这好几个字,都觉得表达效果不够好,心里郁闷不已。最后,他从唐代诗人丘为的《题农夫茅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两句诗中得到了启发,最后才终于决定改用“绿”字。这一修改,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一代千古名句才得以横空出世,彪炳文坛,为后人所传诵不绝。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原来那些名垂千古的大文学家,他们写作的时候也不全都是一挥而就,往往也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修改和锤炼的过程,方可点石成金,成就名篇佳作。这正好印证了唐代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恍然大悟:好文章并非随意而作,原来很多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来的!
于是,我立下决心,好好读书,用心写作,不辜负大好春光,不愧对青春年华。我上大学的时候,妈妈让我报考英语专业,说学英语出来好找工作,可我坚持要选自己热爱的中文专业。为此,我和我妈还吵了一架,最终我妈妥协让步了。我也想将来有份好工作,可是我更渴望去学习自己一直以来都挚爱的东西。
在我看来,文学不但不枯燥乏味,而且五彩斑斓,丰富有趣。文学如汪洋大海任我翻腾,如辽阔的草原任我驰骋,如广袤的天空任我飞翔。在文学的世界里,我真正地获得了自由!
我想我不会轻易放弃文学创作的。尽管没有得到简书官方的认可,可是我从小到大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让我无法轻易割舍这一股写作的欲望。这种写作的欲望无比强烈,它超越一切功名利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成败荣辱。即便没有获得任何标签和头衔,没有任何收入和回报,我还是会热爱写作,愿意义无反顾地写下去,直至呼吸停止的那一刻……
我想起了一位签约作者的文章——《一块砖的自我修养》。那是一篇很真诚、很朴实的文章,我读了以后很喜欢,体会也颇深。标签和头衔对我们写作者来说,只是一种外在的包装而已。一块砖只要质量好,哪怕没有任何包装,都可以用来修建高楼大厦。相反,如果一块砖粗制滥造,即便外面用金箔纸包着,也会被建筑工人无情丢弃。因为外表华丽而内在低劣的砖头,永远也承载不起一栋房子的重量。盖房子是这样,写作也是如此。写作,最关键的是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标签、荣誉什么的都只是可有可无的“鸡肋”而已。
如今的我不再期待成为简书签约作者,而是选择了埋头继续写作,希望写出心中的真善美、爱与恨,能给读者朋友们奉献更多的精彩作品,兑现自己对文学的承诺。用已故当代诗人汪国真的诗句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同时与诸位共勉: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理想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网友评论
但是,可是,似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並不是杜甫高境界的詩句。或許若幹年後,他正後悔自己曾經的年少輕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