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很好,不应该承受唾骂

作者: 懒觉大妈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09:29 被阅读0次

    人生残酷,不过一瞬芳华

    01、

    《芳华》经历了撤档风波后,终于在12月15号跟心心念念的观众见面。

    看过电影,有人心满意足,就像终于吃到了那口美味;有人则觉得期望过高,大失所望。

    看过了几篇批评的影评,都是在说《芳华》的剧情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前后断裂太严重。

    电影前半部分满眼全是大长腿的青春气息,色彩也非常鲜艳浓烈,而到了后半段则突然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灰色,医院、战场、分离。

    还有人物的变化,何小苹的突然失常、政委的突然变脸、刘峰的突然情感表露。

    这些都是影评里随处可见的诟病。

    其实在撤档之后,有些删减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刘峰在犯错误之后的批斗会,比如何小萍她们去翻找刘峰的尸体,这些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应该有的场景。

    电影,仁者见仁的表达。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以全盘不留余地的指责未免太失偏颇。

    然电影讲究一个详略得当,每件事都拿出来铺陈开说,才是缺陷。

    而这些中间省去的内容,也并没有影响你的理解,不是吗?

    我倒认为这些突然的转变正好是角色人生的突然变化。刘峰的善良需要以坎坷来凸显,何小萍的可怜需要以悲惨来体现。

    编剧和导演不是在塑造一个个独立的角色形象,而是借这些角色勾起对过往的回忆——我们每个人过去的时光里,都会存在这么一个人,或善良或可怜,或许是自己或许是旁人,只要我们想起了他们,不管是微笑还是思念或是叹惋,这都是电影的成功。

    02、

    电影讲述了一群文艺兵的芳华过往,让人心生感慨。

    两个小时,二十年过往,不禁让观众联想起自己的芳华。

    电影以萧穗子的视角去记录这群年轻人的青春,而萧穗子正是作者严歌苓自己在电影中的幻化。

    严歌苓是我本人最喜欢和欣赏的一位女作家,我总觉得她身上有一种能包容整个时代的气息。

    昨天和好友看完电影后在讨论严歌苓的作品。

    从《少女小渔》到《天浴》,再到《扶桑》,还有后来让严歌苓大火的《金陵十三钗》,都是悲剧,但各有各的不同。

    严歌苓是个十分会写,也有能力写悲剧的人。

    好友有这么一段话评价:“写悲剧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在创造悲剧,她不一样,她是已经能够以一种看透了的目光来叙述悲情故事,但这悲情故事已经在她身上留不下任何痕迹了。”

    当你什么时候能够不被悲情牵着走,而是能够以平和的目光去注视它,然后能够随时转身离开,那才是凌驾于悲剧之上,而能够掌控它。

    我在还小的时候读了严歌苓的《扶桑》,这也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她的作品。

    每次看《扶桑》总是会沉浸在作品所渲染的孤独得惨烈的氛围里久久不能自拔,以至于有时候会不敢拿起这本书,总是要等到有足够的大段时间去再去读。

    《扶桑》让人看到一个“跪着原谅所有人”的女人,也让人惊诧于一个娼妓的包容。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地位卑贱的,但也都是蕴含着惊人的原始生命能量的。

    这种能量总是让人震惊的。就像小小年纪的我去读《扶桑》,忘了所有情节,只记得扶桑这样一个永远用迎合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带给她的伤害的女人。

    同样,严歌苓写的每一部书都带有这种闷闷的、又让人震荡的气魄,你不会发现有哪些情节能够让你刻骨铭心的记得,但你就是被一种莫名的、有笼罩性质的感染力所掌握,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是这个女人的魔法。

    我认为严歌苓在《芳华》的剧本创作上也发挥出了自己的魔力,让人陷入到了她给的回忆中,体会到了芳华已逝的巨大仪式感中,她是完全成功的。

    03、

    回到《芳华》中来,令我很惊讶的一点是,好多人在出了电影院之后就翻脸不认自己刚才陷入情绪的情况,开始大加指责电影的缺陷,被删减也好、道具穿帮也好、人物自说自话,都成了拖电影后腿、值得唾骂的东西。

    其实电影给我们带来的片刻情感眩晕,是我们应该感谢的地方,不是吗?

    有多少时候,我们会停下匆匆的脚步去回想一下逝去的芳华?

    又有多少时候,我们会任凭自己为逝去的芳华做一番惋惜、流一番眼泪?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它是无奈的。

    会有很多无力改变的东西,也会有许多解释不通的东西。

    但电影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难道不是以一种对生活的提炼来带动受众对生活进行反思或感激,从而排泄一种平时寻不到的情绪吗?

    所以过多的强调电影的漏洞,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在经典电影《红磨坊》里,人物服装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歌舞电影历史上登峰造极的地位。

    04、

    再者,我认为《芳华》是没有漏洞的。

    严歌苓写出了对芳华已逝的复杂情绪——不止是怀念、不止是慨叹。

    冯小刚排出了对芳华已逝的复杂情绪——不止是想念、不止是赞美。

    至于客观因素上的遗憾,就像琥珀里的蜘蛛,无所谓在乎。

    和我同场看电影的观众,有十几岁的少年,有神情严肃的中年,更有七八十岁的老年。

    每个人在观影的过程中,目光里都有复杂的因素在闪烁,那就够了。

    我想到了很多,他们想到了很多,大家都想到了很多,那就够了。

    在繁复又琐碎的生活里,在匆匆忙忙的脚步里,我们不会也没有时间去梳理自己的过往,可过往是需要品味的。

    点上一支烟、续上一盅酒,开始体验心绪的流动。

    《芳华》给了我们很好的契机,让我们给自己一点休闲的时间,去回味、去爱,爱身边还在的人、身边一直陪伴的人。


    作者介绍:

    懒觉大妈,

    大妈是个好大妈,

    爱阅读,爱电影,爱生活。

    95后爱健身的长腿大妈。

    轻能量特约作者,数篇10w+爆文,文章被公众号洞见、微博不二大叔等转载,引起全网探讨。

    同时大妈作为一个传媒人,具有探究真理的严肃心。

    《芳华》:电影很好,不应该承受唾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芳华》:电影很好,不应该承受唾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iw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