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70后80后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芳华》| 一剂伪善者的治愈良药

《芳华》| 一剂伪善者的治愈良药

作者: 惊晏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09:24 被阅读891次

    看电影回来的那天路上一直想,《芳华》这部电影到底能不能算一部经典的影片,从电影院到家里想了500米的距离,无果!

    中国电影史除了《霸王别姬》和《甜蜜蜜》是当之无愧的经典电影,其他电影对于我来说只能从个人喜恶来进行判断。因为:像周星驰电影,我都不觉是经典电影,所以这个认知让我清楚自己在电影审美上是跟大部分人相违背。

    在这个前提下,我一个主观主义者,因为喜恶问题,和电影艺术呈现的形态。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我无法用一种公平去评判和看待导演冯小刚和编剧严歌苓及电影做一个公平的评价。

    然而,网上删帖真的很烦,当天回家后,在微博上发了几条影评,凡是说《芳华》不好的,都无一例外都被都被删掉。作为一个另类观众,其实你每年都拍烂片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没有影响,我只会挑选我最喜欢的题材去电影院看。然而不让说话这点实在太讨厌了,冯导演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想来,很多人讨厌他也不无道理。所以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里,我爱怎么说怎么说。

    1

    经典故事应该有的特点

    对于原著及编剧严歌苓,我觉得经典的小说:

    1、应该要如托尔斯泰的著作那般,对于群戏和主角的描述是无区别,但是有变化;

    2、对于主角应该在群像的对比下更加闪光夺目。

    然而《芳华》这部电影两者都无法达到,我对审美的需求,也没有找到与作者的契合点。

    对于编剧,一部经典的电影叙事方式应该更加自然,呈现的方式更有艺术感,而不是像《芳华》如此生硬又如此平铺直叙。就算平实的手法,可以如《春天的放牛班》那样,这个故事应该是平顺,感情是循序渐进的。

    如果呈现激烈的展示应该像《霸王别姬》那样,通过故事里的人物赋予与时代巨变中相违背的常态去描述,人因环境变化和人无法因环境变化的强烈对比,展示一个时代的残酷性。

    《芳华》是披着一层虚伪光芒,旁观者的身份强制性地替被伤害人去感悟人生,感悟时代给予伤痕,感悟的虚伪,感悟的造作。

    然而就这样一部电影,从技术的角度上无数bug的电影,却让我重新想写点文字纪念一下它,就算我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人,然而群像中个体的感情也让我们感同身受。因为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像《芳华》这样在观影的过程中能让我啕嚎大哭的。所以这部电影让我很矛盾,影片既然反感,又让我们内心受感触。

    2、情感上的共鸣

    一贯又丧又刻薄的我,看完电影后,在回想这个故事时,让我们对电影中体现的精神,让我很难接受这样的论调。先说说影片中的故事吧,这是一部老好人被欺负的故事!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觉得可以。对于佛性的老好人被欺负,我会特别生气。浪子回头金不换,就算做了一辈子坏事,做一件好事都会被人记着;而佛性的老好人,一旦做一件不符合他人设的事情,就被追着拷问佛性。

    这两个极端的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放在电影里放大给观众看,这样的戏剧冲突让观众情感做倾向性的选择,也是戏剧很重要的一项心理引导。

    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观众都会落入这样的圈套,当然我也不例外。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可能能理性的分析这些是导演和编辑有意为之。

    《芳华》就是用了刘峰作契合点,展示特殊环境中人性与集团的冲突。影片中的刘峰人设崩塌后,他以前做的一切好事都是一笔勾销,下放到成为付木兵。“触摸事件”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和污点,最后成为英雄也是为了让喜欢人的记得而已。

    照片事件后何小萍成了集体歧视的对象,从而引发种种不公的待遇;对这个集体所有人的心寒,让她想离开这个环境,在更加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又遇到了受伤的刘峰 ,两人之间仅有的温暖,成了何小萍日后生活的一个支点,疯了又好了,刘峰依然是她内心最好的慰藉,多年后依然如此。

    人对受害的经历是印象最深刻的,受伤多了人的心理就生病了。

    普通人变成精神患者,美好的年华反而成了受伤的炼狱。文学上说这是“伤痕青春”,电影上说“反思电影”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是一生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关于“伤痕文学”资料的时候,看到季羡林在《牛棚杂忆》的《自序》里说:【虽然有一段时间流行过一阵所谓“伤痕”文学,然而,根据我的看法,那不过是碰伤了一块皮肤,只要用红药水一擦,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伤痕还深深埋在许多人的心中,没有表露出来。我期待着当事人有朝一日会表露出来。】

    我在想,如果说八零后的青春电影就这里所写的“碰伤一块皮肤”的话,那么像《芳华》中那个年代的所发生的事情,就是深长在人内心的伤疤。我们这一代人,肯定是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却能通过文学和影视作品去了解它。

    这样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哪些是美好的,那些是恶的,在大群像的时代中那些受伤的个体是我们同情,并且为他们的命运叹息,为他们的遭遇而不平,这就是影视作品所能带给我们的感受。

    这方面《芳华》无疑是不错的,在看观影过程中好几次都想放声痛哭,这是看是真确感受到的。也是我为什么会喜欢这部电影。

    3不舒服的东西

    一时的感性,当然会觉得《芳华》是一部好电影,但是看完后理智回归,重新思考整个影片,罗列的各种缺点与体现的精神状态让知道,它是不可能成为一部经典电影。

    首先,影片故事松散,如果说是剪接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电影叙事方式的问题。剪辑可能会让很多情节来的莫名奇妙,因为镜头并没有展示出来,仅靠观众想象根本无法完成和丰满这个故事,这技术问题。

    而叙事方式绝对是拉低影片的关键,如果说我们看到割裂的剪接的电影,才无法想象真正的故事有多好。那么就像,我们没看到何小萍在高原跳舞的场景,但是这样我们能想象有多美多感人。这里一点都没有影响我们对何小萍的美好想象。所以剪接的不完美或许会影响,但是影响的并不是决定性作用的。

    我们肯定记得张艺谋《红高粱》中说奶奶的故事,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完全不会影响整部影片的层次。但是《芳华》的叙事方式明显夹带私货。我们可以看到萧穗子这个旁观者掺杂太多主观的臆想,这样夹带私货的莫须有存在,让正部影片走向一种莫须有的走向 ,成了一种奇怪的体裁呈现出变质的内容。

    如说刘峰成为英雄是为了所爱之人能记住自己。这样的想法有些恶毒,同时又不可理喻。人生在遭遇巨大变化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有违常理的选择,如《霸王别姬》里的师哥,也可能是影片中的刘峰那样,放弃大学选择留在剧团里。

    但是在战争中成不成为英雄,我觉得应该是跟个人修养和子弹有没有眼睛有关,而不是跟肖想恋人有关。

    我更相信的是《血战钢锯岭》中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那样,是处于一种本能和信仰做出的选择。

    不要说我们这一代没经历过战争不懂,然而有些东西根本不需要经历,我们很清楚这个世界上有些英雄是你无法用常态去想象的,但是我们相信他们就是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品格。

    4、伪善者的治愈良药

    说起来,我们这代人并不是很多人喜欢严歌苓,我自己每次读她的作品都觉得心里都特别堵,特别不舒服。那种不坦荡的东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估计跟作者性格有关,用一个词来说就是:伪善!

    她成长的年代是中国处于灰色的年代,然而他们是那个时代过得最好的那一批人。最后反而是他们再回过头来,用一种蔑视或者回避的态度去塑造单独的个体,通过个体的命运来审视那个时代。说到底这种态度既作又虚伪。

    这从影片中既描写了战争又回避战争的立场,同时用一个英雄般的人物,被污蔑之所以成为英雄,是想让爱的人记住自己。不得不说,这是有违背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英雄为什么不能既爱这个国家又让人记住?

    矫情之所以矫情,就是特别别扭,有违和感,生搬硬套用一个和人物相违和的自以为是的东西来说明他存在的意义。

    严歌苓笔下常写人性惋叹,她笔下主人公都有种常常让人叹息的命运感。而且这些女性常常是那种被人推倒,却原谅站着推到她的人。这样微妙的女性意识让人很不舒服,不得不让人想到她塑造的一切的苦难,都是用来消费女性意识。影片中的何小萍和刘峰,他们被人欺负了,他们所遭遇的不幸都是人为的结果,然而这些不幸,到了最后却变成了面对既得利益者成了脸上平和与释然。

    是不是很想掀桌子?完全不符合我们对恶,对宽恕的理解。我们常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善报并不是你让我成了穷光蛋,我穿着麻布袋还要对着穿着貂皮大衣的你露出善意宽容!

    5、关于匠气

    有人说严歌苓的小说匠气,我并不喜欢“匠气”这个词,更不喜欢把这个词,用在行业中佼佼者身上。这是对优秀的人一种蔑视和凌辱。其实真正匠气的作品,都出自那些平庸者之手,作为文字能力和对故事的把控一流的作者,这样来形容她真的太苛刻了。

    说严歌苓小说“匠气”的原因究竟什么?

    其实我一直想不通,后来看了她好几篇中长篇才发现。可能是在她的写作方式,因为她明显受过有欧美写作方法的训练,这样的写作方法跟一般中国作者有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框框条条的套路东西更多,在一个框架内进行创作。

    这样的写作方式让她很高产,而且能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从她每年的新作品就可以看出来。若同样用这套方法用在中文语境和土壤里难免格格不入地方,这是说她“匠气”原因之一。

    凡是有好也有坏,严歌苓也同样存在这样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对于各种题材的把握和选择上,严歌苓无疑是当今作家中最优秀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导演如此青睐她的作品。

    影视最怕好与坏,除了选材就是故事本身了,严歌苓的小说几乎都是好故事。《芳华》的名字本身就起的好,人生的一段芳华,是美好的,是易逝的!

    用在平庸者身上就是一部言情小说,严歌苓之所成为严歌苓,她会在这些人物身上抒发自己的情感,赋予她自己的思想。当然这些思想未必会成为我们认同的东西,然而已经比批量的IP作者好太多了。


    惊晏的话:

    感谢各位没有取关的朋友们,对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实在太宽容了。为了答谢你们的关注,我尽量隔天更新,不管写什么,都希望与你们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生本来就已经很孤单,希望文字能治愈生活中带来的一些伤痕!

    - END -

    本文作者

    惊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北方的孤独者: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情怀电影,或许只适合一些人去看。既然你想看了,而且又去看了,就证明它有吸引自己的地方。
        北方的孤独者:你选择去了,他就有好看的地方
        惊晏:@北方的孤独者 哎,我每年看烂片真的一箩筐。没看过这么知道它的好坏呢,好歹也是花钱啊
      • 李清心1314:这也是作者对人物性格的着力刻画,有点像《三国演义》里面的表现手法,但好像不太适合见多识广的现代人
      • 泥鸟:在我看来,芳华的好不是因为电影,而是因为勇气。就电影来说,太分散了,野心太大,结果什么都没讲好。
      • 义琳:没看《芳华》,太多人给严歌苓写通稿,忽然就没了胃口,除非是《红楼梦》那种让人可以研究上百年的文字,面对一边倒的品评只能呵呵哒
        惊晏:@义琳 冯小刚的审美不是我喜欢的,对于严歌苓我对她的小说也一般般,所以感动过后全是吐槽
      • 头字文: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所以利用何小穗的记忆来贯穿电影并没有什么不妥 青春她们一起走过我和你虽不是一类人 但是我看的到你的好与坏 也并不觉得作者伪善 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见解和思想也都是不同的 严歌苓表达的也不过是自己的想法写书要是都是尊询着他人的接受能力和大众思想 岂不是丢失了最初的意义
      • 远山青又青:言之凿凿留有余地,观点犀利不乏中肯。
        惊晏:@远山一墨 一家之言,一点小感想而已,谢谢
      • 电影夫人:国产经典片比如费穆的《小城之春》、贾樟柯的《站台》等。
        惊晏:确实不错,有时候的对于经典很难定义的

      本文标题:《芳华》| 一剂伪善者的治愈良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iw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