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5—崔甜甜坚持分享第93天
一、课程回顾
这一周还不错的地方是哪里?你会赞美自己什么呢?当你看到自己分数的变化【评量问句】之后,你又有了哪些感受?
{同理:当我们用这样的心态去关注孩子进步的地方、变化的部分、以及跟他探讨是怎么得到的?它的情绪状态是不是也会发生改变呢?方向变了,态度/状态/就变了}
系统观:我们跟孩子是一个系统,我们会相互影响,相互改变。
Q:在你们家孩子什么时候状态比较好?跟你做什么有关系?
A:读书学习、没有情绪积压、养花、看书、聊天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好好吃饭睡觉、听音乐、让自己忙起来……
Q:当你看到孩子这么多的优点,你是什么样子的感受?当你有了积极的感受的时候,你看孩子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你的孩子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家长的眼里有光,心里有爱,嘴里有温度,孩子才会有脚下的路,他才会有信心面对中高考带来的压力和困难,因为你不是在帮倒忙,不拖后腿就是很大的帮忙,孩子才不会分心。)
二、ABC理论
又称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0126/b01373272b1ad19d.jpg)
心理学家韦斯特总结了以上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0126/736265efa19077e2.jpg)
学会与问题共存,是我们可能需要面对的一个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