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的XXX类产品分为:A产品、B产品及C产品。下表为针对近半年已结案订单的一个统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3443363/fe3020d4254791db.jpg)
从上表可看出:1.报废量大;2.如此高的不良率对生产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需要改善。后面基于此数据做一个分析。
针对生产数量&不良率状况以产品别做层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3443363/f4c10b4cdb0e096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443363/0d53b9c67b22414e.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1)B产品的生产量最大,而不良率最低。后面将进一步分析;2)A产品的生产量占了不少(四成),且不良率远高于其他产品。
针对B产品的不良分布,做进一步分析:
![](https://img.haomeiwen.com/i3443363/696eac19c8a6a8e3.jpg)
显而易见:1)B产品的不良集中在产品3,且只生产过一次,可作为个案来处理;2)其他种类产品基本稳定。
基于前面的分析,建议从A产品切入改善。
A产品目前的现状:
1.供应商只可量产,而无满足量产的检测手段;
2.我们的IQC为抽检,且检测项目覆盖度不够。
建议:供应商生产过程需要有检测手段,建立异常及时反馈系统。
难点:1.是否能帮助供应商实现满足量产的检测手段?2.产生的费用,供应商是否同意承担?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