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但我说,无论遇见了谁,我都是我。
诚然,这些说法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在个体接受到与自己的经验认知所违背的理论时,为避免新理论与就认知相互碰撞产生的心理紊乱与紧张,往往倾向于坚定否决乃至全然无视新理论。因此,当面对不同的个体时,我们自然地倾向于与我们意气相投的“同类”交往,反之亦然。渐渐地,便形成了志同道合的团体。处于这样的团体之中,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无时无刻不在加强固化我们过去的经验与认知,可以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了。
由此看来,我们的自我似乎是由他人所决定,这样的论断着实悲观,所以我更加愿意相信,存在着一个破局点,能够让我们成为自己。
首先,我们不能囿于“你是谁,便遇见谁”的狭小天地,而应是用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的参差。当我们不再惧怕那新旧碰撞的紊乱与紧张时,必有火花迸出,如凤凰涅槃一般,孕育出新的生命。列夫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一生都在为普通人说话。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认识了三教九流的人,并与之相交,所以他的笔下既有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贵族妇人安娜·卡列尼娜,也有受贵族阶层迫害而在红尘中辗转的玛丝洛娃。他没有局限于自己的阶级与层次,于是,生命的宽度也为之扩大,变得丰富而精彩。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远方的世界与人们触手可得,所以我们更应该以包容平和的姿态去接纳他人的多样性。
同样,我们更不能以“遇见谁,你便是谁”而否定我们创造自我的责任。他人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没有了伯乐,千里马同样可以奔腾于天地;珍珠蒙尘,毛遂却知自荐,终施展才华。我们自己的个体特征与独特价值从来不会因他人而获得,更不会因他人而失去,我们最应该相信的正是我们自己。人与人之间存在吸引力,当我们主动改变自己,自会迎来更好的人,又何必担心困于他人呢?我们只需做好自己,任他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
反观当下,不少人总是强调是别人决定了自己,却忽视了自己更决定了自己。例如有些人单纯地将自己的缺陷推脱于原生家庭的不幸上,想要通过对他人的屈从逃离自由与责任的痛苦,实际上却陷入了萨特所言“自欺”的困境。世界上几乎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从遗传角度而言,每一代人都是上代人缺陷的继承。但是倘若个体能够通过努力与奋斗主动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认识更多的人,感受不同的生活模式,他就能在自己这一代的节点上,终止缺陷的轮回,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我们以包容的态度面对万物,又有成竹在胸,自不必依赖他人,而可如鲜花盛开,待蝴蝶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