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未雨绸缪。
提起保险,很可能你的内心是拒绝的。分享一下我曾经的无知:以前我以为保险就是骗人的,是花大价钱为小概率事件、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买单。所以,我理所当然地以为买保险,是那些有钱人才会做的事情。
难道那些年我们认识的都是“假保险”?
一、为什么会有“保险”这个物种?
据说,保险起源于18世纪的大航海。
航海风险很大,每艘货船都有沉船损失货物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协商了这么一个策略:每艘船出一部分资产建立一个资金库。若船队里某一艘船失事,则该部分资金用于补偿失事船只。
由此,风险被转移,一艘船的风险变成了大家的风险。每艘船只要出资一小部分,就再也不用担心全船覆没带来的经济损失。
保险的产生,只有一个目的——风险转移。
图片来自于网络二、买保险真的有必要吗?
讲两个故事。
一位伟大的运动员母亲——丘索维金娜。1996年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退役。
1999年儿子出生。不久,儿子被诊断出白血病。造化弄人,早已退役的她只能重新复出参加比赛——为儿子赚医疗费。
再次复出,26岁的她为了赚更多的奖金,开始朝全能型运动员发展,参加各种比赛。到2016年,她已经成为年近40的高龄运动员,连续参加7届奥运会。
这位瘦弱的母亲一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感人至深。
但抛开感动的成分来讲,这是一个保险缺失的典型例子。如果保险配置科学完善,哪里还用着这位母亲做结果未知的拼杀?
图片来自于网络风靡一时的《欢乐颂》中的人物樊胜美。为了给中风的父亲筹集医药费,她给各种有过交集的老总打电话借钱,她母亲甚至给小曲下跪。而故事永远是故事,奇点轻松地解围了这个局面。
然而细想这种风险在我们普通人生活中其实一直存在:年迈的父母可能患病,甚至年轻力壮的我们也不是在100%安全的环境下。如果住进医院的是樊胜美本人,而她又恰好没有为自己配置商业保险的话,后果恐怕更难以想象——因为她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图片来自于网络生活在一个高压力、快节奏、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时代,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而保险,就是未雨绸缪。
贝克汉姆尚且为自己的双腿上了巨额保险,我们难道不该为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未雨绸缪吗?
没有配置保险的家庭,就像是在充满危险的丛林里“裸奔”!
三、什么是保险
保险的本质其实就是风险转移的工具。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未雨绸缪,来换取意外发生时的“雪中送炭”。虽然各种意外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发生后果就非常严重。
在自己购买保险之前,我们到底有没有保险呢?有!我们所说的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通常我们单位里所保障的五险是工伤险、医疗险、养老险、失业险、生育险。这些都是社会给予我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于应对风险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需要自己来科学配置商业保险。
四、购买保险的四大困惑
我们对商业保险之所以抗拒,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保险水太深。其实,我们只想知道4个问题:该给谁买保险?买什么保险?买多少保额?该花多少钱买保险?
上图是我根据不同保险对象对保险进行的一个简单分类。当然,当我们资金充足的时候,这些险种都可以买。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尤其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对险种做出一定取舍。应该优先考虑寿险、重大疾病险和意外伤害险来分别抵御死亡风险、健康风险和意外风险。
另外,根据保险资金的形态进行区分,保险还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在这里,我把它简化成两种:只有保障功能的保险——消费型保险,即到期没有意外、疾病、死亡等则保金不返还;保障+理财功能的保险——非消费型保险。
非消费型的保险虽然有理财收益,但是缴费要比消费型保险贵很多。多出来的那部分钱其实你完全可以自己投资获取更高收益。
综合上述两种分类,我们一般应该先考虑消费型的寿险、意外险和重大疾病险。
到底给谁买呢?很多人多觉得要尊老爱幼,给孩子和老人买,实际上顺序完全错误,应该是先给家里的经济支柱买。
试想如果全家只有一个人挣钱,而这个人病倒住院,这和80岁的老人生病住院相比,哪个对家里的经济收入冲击更大?显然是经济支柱。
我们生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就不能不考虑风险的发生。为了能让我们病有所医、亲有所护、老有所养,你需要给家庭成员合理配置商业保险。买保险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先保障,后消费,优先家庭经济支柱。
接下来,我会陆续和大家分享寿险、意外险和重疾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保险规划。一定要继续关注哦!
相关文章戳这里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