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昨天与先生吃晚饭,当吃到只剩一个馒头时,我把他递给了先生,先生不收,说道:“如果我不吃,他就端着碗到外面吃去。”我懂他的意思,是想让我多吃点饭。
“你现在端个碗出去,人家不笑话你才怪类。”我随即脱口而出。
身处在外地,早已学会了外面的风俗习惯,每次不管是自己吃饭,还是亲戚来家里吃饭,都是坐好以后关上门吃饭。
说起这个,我便想到了河南的饭场,俗话叫做饭(cha)。在河南大部分的村庄,我想都有这么一个饭场,饭场通俗易懂,就是农村人村里人吃饭的地方。
饭场的位置可以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宽阔,但是却是人们最密集的地方。可以是夏天凉快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冬天避风的地方。饭场的地方基本很稳定。
居住在奶奶家时,院子的西边就是一片空地,那时候西边是最热闹的地方,对门是一户人家,屋后是一户人家,西边有也有好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人家有好几个儿子。大家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平时有什么事情大家也都互相帮助,每次到饭点的时候也很是热闹。
很小的时候,没有留意,只知道每次开饭,爷爷都是端着盛好的菜,手里夹着两个馒头就向西边奔去。那时候不懂,会问奶奶:“爷爷干嘛去了,怎么吃饭都不在家吃。”
奶奶道:“恁爷赶饭场去了。”饭场,听起来很好玩,我端着碗也跟着跑了出去,一到地方果然很是热闹,基本上近点的人都在饭场,当然也有陆陆续续赶往饭场的。
只见饭场里不分男女老少,大家要么一手端汤呼啦呼啦喝着,要么端菜拿馍像吃着山珍海味,大家三五成群,女人一堆,男人一堆,孩子也是成堆的。
有坐着木凳的,有背靠墙根的,有倚树而蹲的,有搬块砖头坐的,有将鞋一脱,坐到鞋上的;有的孩子们,把家里的板凳摆出来,把饭菜放到上面,吃一口你的,喝一口我的;也有调皮的孩子,跑到大人的对面嘴里喊着叔叔或爷爷,姐姐或者婶婶,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吃完还不忘发表意见。
大家边吃着饭菜,一边唠着家常,地里的庄家怎么样了,是否该除草该施肥了,什么牌子的化肥有劲,国家又发生了什么大的事情,谁谁谁这几年混的不错,哪个村里的官贪赃枉法了等等。女人们的话题大多是谁家闺女定亲了,谁家儿子带了个外地女朋友,谁家儿媳妇跟谁好了,大多数是一些八卦和新鲜事,不去追究是对是错,总之话语都淹没在人们的嬉笑声中。
碰到一些爱吹牛的,能喝的,那可不得了。非得从家拿出来酒整上几杯不行,有菜吃菜,没菜干喝。那时候不流行打工,除了农忙的时间外,大家都很闲,收入都差不多,贫富也没什么差距,更不会谁笑话谁,看不起谁。更多的就是谁喝不过谁,吹不过谁。
有的人吃完饭也不愿意回家。坐在饭场里,太阳从东边发出柔弱的光芒照在脸上,照得人更懒洋洋不想动,狗子卧在主家的旁边休息,孩子们吃饱喝足充满了动力,你追我赶着,嬉戏着。
时不时还会传来一句:“那谁,你还不回家呢,你看你的碗都结巴了。”说完大家哄堂大笑,那人便不好意思害:“你看,你操的心还不少呢?又不让你刷。”
总有那么一个两个男的,说着挑逗人的话语,说话的妇女边渐渐脸红了起来。有的爱说的能从开始说到最后一个人走,有的则是默默吃饭,碰到感兴趣的插上几句,要么跟着哈哈笑几声。
现在的农村的饭场渐渐少了许多,逐渐城市化,大家吃饭也都是一家人坐在家里看着电视,说说笑笑。有人说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不是挺好的,团团圆圆的。但是也有人说没有了在饭场的热闹,没有那种闲适的感觉,没有陪着自己谈天说地的伙伴,更没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我想农村的某些小村庄里还是存在的,那是孩童们的乐趣,也是大人们放松的场地。只能说饭场是农村人心中一个美好的地方,一个带来快乐与知识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