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人间四月芳菲天,我随中日环境法律交流代表团到日本作为期七天的考察、交流,这也我的初次日本之旅,座谈、参观及考察,每到一处,感触颇多。
第一站是东京,参观松下中心、登东京塔、考察最高法院和国会议事堂,听东京大学法学部老师、随团老师和日本律师讲座,了解日本环境侵权诉讼及环境法的发展,当然也少不了晚上去药妆店购物。尽管每天早出晚归,大家却乐而不疲、兴致勃勃。
东京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多领域中心,亦为世界经济发展与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总面积215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621平方公里,拥有日本十分之一人口约一千三百五十万人的东京,创造了GDP世界总量第一的奇迹,足足是上海的三倍。
考察时日,东京正值天晴气暖、景气和畅。天空湛蓝如洗,空气清新如饴,河水碧绿清澈。道路两旁植有香樟、银杏和樱花树,精心修剪过的枝干着青翠欲滴的新叶,阳光下散发迷人的光辉。受气候变暖影响,四月东京的樱花大部分已开到荼靡,枝干长出许多新叶,只有少数的晚樱还在影影绰绰地盛开。娇美的浅粉映着碧空,映衬出一副极美的天成之作,无需任何修饰,大家纷纷在晚樱树下拍照留影。
据介绍,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日本汽车在出厂时都已安装了过滤器,排放标准达到了欧洲三级标准。所以,在日本任何一个地方,汽车从身边驶过时,都不会闻到刺鼻的味道,即便是燃烧柴油的大巴车也是如此。这使得东京空气中的PM2.5含量大幅度下降。目前,东京对PM2.5的排放标准是亚洲最严格的,它要求每天每立方米不超过35微克,碧空如洗的东京,正得益于此。
东京的街道,任何一个地方都一尘不染。无论是人潮汹涌的购物广场、还是正在施工的工地外围,亦或是存放垃圾的废品站、狭小拥挤的餐厅等,都干净整洁,秩序井然,随手拍都是一景。或许你认为这是街道时时有人打扫,垃圾桶随处可见的缘故。然而,日本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环卫工人,垃圾桶也是很少。公共场所的禁烟区在逐渐扩大,大巴上、公交车及路上行走途中也不允许抽烟,划定的抽烟区才允许,否则可能会被罚款。日本人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自律精神,从小养成了不增加他人负担的行为习惯,所以根本看到不到日本随手丢垃圾、随口吐痰、随意抽烟的行为。在日本交流期间,街道上从未看到过日本人闯红灯、人行横道或马路边随意停放车辆行为。
在东京交流期间,需经常通过大巴车奔赴不同的地点,但从未遇到堵车的情况,这得益于东京发达的交通体系和日本人的出行习惯。东京地铁线有五十六条,地面交通线路如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立体交通也十分发达。同时,日本人守时观念强,担心开车上班遇堵迟到,因此大部分人乘坐地铁上下班。在早上八点多,会看到清一色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从地铁口鱼贯而出,匆忙赶路,无声无息。安静如他们,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无法想象在成群结队的路上,在拥挤的地铁里,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即便是在购物场所、朋友聚会的餐厅,也只是听到他们低低私语。相对热闹的商业街、景点,也没有嘈杂的交谈声、放肆的笑声、小孩的哭喊声、大人的打骂声。相对封闭的办公场所、电梯里、大巴车上,真正是鸦雀无声。这或许也源于日本人高度的自律,担心在公共场所说话影响到他人。
日本的大巴车地板如家里的地板洁净,上车的台阶铺有两块干净的湿毛巾,车上每个位子都可以推开的窗户,司机蹲在放行李箱的地方,按照行李箱大小为摆放。
厕所代表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日本的厕所之洁净,设计之人性化又让没出过国门的我既惊叹又羡慕。厕所不一定很大,但绝对干净舒服,没有异味,且干净的程度无关乎场所,无论是高大上的酒店、机场,还是地处偏远的山区、人流量较大的景点,厕所内的坐便器、地板、窗台、洗手台都一尘不染,明亮如镜。坐便器是全自动式的,马桶盖可加热,大小便后可前冲后冲,还可以自行调整水的温度和流量。马桶旁边放着的手纸始终是两卷以上,纸是水溶性的,用后可直接随水冲走。马桶的上方都有一个台子,便于放手机和包包。部分厕所内有婴幼儿坐骑、风干机,机场的厕所内都有封闭式的母婴室。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公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许多大城市也面临着大气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民众素质参差不齐。
从日本交流回来的途中,从国内一机场转车。机场卫生间不用说难闻的气味,纸巾随意丢在地上,一个马桶没有冲水。回来的大巴车里座位上自然是没有窗户的,空气混浊。乘客自己钻到车底下放行李,司机叼个烟站在旁边不耐烦地说,“你们把行李放在门口,让别人怎么放”。从上车开始,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年轻女子又是吃东西又是大声说话,一会又呵斥着小孩,一刻也不消停。
为给大家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城市环境生活,我们国家的环卫工人工作时间是早上四点半到晚上六点,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每天能看到身着黄色坎肩的环卫工人在春夏秋冬的晨昏街道上忙碌,辛苦如他们。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改变部分人在任何场所包括街道、商场、景点等随手丢垃圾、随口吐痰、随处丢烟蒂的习惯。
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冬季来临后,很多城市面临黄沙漫天、雾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的严重污染。一座城市的环境要赶上东京的空气清新度,单纯依靠限号、限行等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提高汽车燃油标准,强化汽车制造商的环保责任,在汽车出厂时安装过滤器,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彻底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现状。这一目标的实现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各方努力、共同参与,雾霾锁城的天空终会再现“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第二站是山口县秋芳洞和琉璃寺五重塔。山口县位于日本西部,要先从东京羽田机场飞到山口宇部机场,再坐大巴车到秋芳洞。到秋芳洞的路上,车辆不多,也没有任何收费站,算是畅通无阻。路两边是绿树覆盖的山川丘陵,景色秀丽怡人。郁郁葱葱掩映下的带状河流和公路不断映入眼帘,又很快地后退,来不及一睹全貌。一种不知名的枚红色小花在群山碧绿中不断闪现,格外耀眼。
秋芳洞位于山口县西部秋吉台地下一百米处,是日本三大名洞之一,也是山口县一大景点。初入洞内,顿觉凉气袭人,光线也暗了许多,石头路面潮湿光滑,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洞内多石钟、石乳,形态各异,不断有水珠顺着石壁往下滴。洞内主要景观是黄金柱、百枚蝶、蘑菇石、富士石,不断有日语、中文的语音播讲。洞内有条暗河,哗哗的流水声由远及近,从洞内流向洞外,在出口处形成一潭浅浅的深蓝湖水,水上架一木制桥,水下大小不规则的石块清晰可见,露出水面的石面上布满绿苔,碧绿鲜亮。河水跨过沿途的石块沿着两岸的绿杉树林流往远方。
五重塔是山口县的又一景点,位于琉璃光寺的北面,建于1422年,与京都醍醐寺、奈良法隆寺的五重塔并列日本三大名塔之一。塔为木制结构,至今保存完好。在一片翠绿的掩映下,褐色的塔身显得庄重肃穆,沉静得像一位历史老人,细数逝水流年。
琉璃光寺附近是低矮的住宅区,清一色灰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明快的线条,干净的道路上几乎没有行人与车辆,偶尔会有一两个骑着自行车的老人从身边摇摇晃晃经过,再往远处是连绵的群山。从琉璃光寺出来时,已是傍晚,苍茫暮色笼罩下的小县城显得静谧、祥和。
第三站是参观小仓城、TOTO博物馆和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最深有感触的是生态工业园区。据介绍,北九州市旨在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在这里日本的国立、公立及私立的大学、研究生院与研究机构聚集在一个园区,通过密切协作,以“环保”与“信息”为两大课题,开展各种研发与培养人才。企业、行政部门及大学密切协作,把实证研究最尖端的废料处理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的机构集中在一起,成为环境相关技术的开发基地。园内有八个实证研究所,有塑料容器及包装、办公设备、汽车、家电、荧光灯、医疗器具、建筑混合废物、有色金属、弹珠游戏机、废纸、食用油等多个再生项目。在各个区域内,将作为原料能够利用的废弃物相互交易,实现零排放目标。日本的垃圾分类之所以要求精细,因为有循环再利用技术的支撑,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园内再利用项目之多,分类之细,范围之广,是国内技术难以企及的。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提倡生态环境保护,日本的这一研究机制和再生技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交流团的最后一个项目是植树活动,意在宣传一种环保理念,地点在北九州市的皿仓山。皿仓山高约六百米,先坐轨道车到山顶,一路穿越在清翠的茂林修竹里,秀丽的景色让大家忘却山体的陡峭带来的惊险。到达山顶后,可一睹北九州市全貌。再驱车五分钟,到达一个有平整地块的山林深处。早有日方的工作人员在植树的草地上等待,放树苗的浅坑已经挖好。日方工作人员简单介绍后,开始栽种樱花,两人一颗树苗,之后合照留念。离开植树场地后,不断有日方工作人员向车里的我们挥手告别。
七天的交流、参观很快结束,纵有些不舍,也要依依惜别。感谢我导师的精心组织,感谢一路上随同左右的中日友好会馆的三位老师,时间安排紧凑,照顾无微不至,行程单上细致地记载着每个时间点要前往的地点、事件、入住的酒店、酒店面积和照片、房间号、还有就餐的地点、就餐样式、注意事项等。每次上车都及时给大家分发水和待要参观地点的宣传册,然后是耐心的讲解。一天的行程结束后,三位老师还要在酒店一楼大堂规划明天的行程。
从公民素质到社会治理,从环境净化到资源循环利用,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短时间内大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我所见到的日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