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志
#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16:三角关系

#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16:三角关系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07:33 被阅读2次

第六章 物理指号过程和植物指号过程 Day Two

符号学北美学派的符号学三角即符号-对象-诠释项。

符号之于诠释项是一种规定的关系。诠释项之于对象是一种把对象表象为符号之结果的关系。对象之于符号是一种规定的关系。

诠释项与对象存在着相似关系,约翰·迪利称之为第一性。因为二者的相似性是使诠释项与对象产生联系的基础。符号和诠释项、符号和对象都是标记关系,这是第二性。诠释项通过符号与对象形成表象关系,这是第三性。

我们可以从联系的紧密程度,来考察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的区别。

三个例子帮自己来理解。

例子一: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对象是雨。符号是能够化为雨水的云,诠释项是某一生物淋雨的经验。淋雨的效果为这个生物建立起一种与雨之间的新关系。对于淋雨的经验来说,雨云于是成为雨的符号,即有了诠释项,符号成为指向该对象的符号。

于是有了天气的谚语。

雨和淋雨的经验是直接的联系,第一性。雨云和雨、雨云和淋雨的经验,关系就弱了一些,有雨云未必下雨。看到雨云,联想到淋雨的经验,就更弱了。

例子二:化石。

骨骼为符号,指向对象为死去的恐龙,诠释项为古生物学训练。

前面在说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指出园丁由于没有受到古生物学训练,它就很难将骨骼与某一种恐龙联系起来。

它没有在骸骨与恐龙之间切实地造成任何超越的关系——表象性成分。骸骨在园丁身上造成的效果并没有把这种关系变成一个符号。尽管如此,这个表象性成本仍然存在,只是需要实显化罢了。古生物学家依赖,这种潜在性就实显化了。

班索特说:一个符号只要是潜在的就足以做出切实的意指。

例子三:还是化石。

符号为骸骨、对象是恐龙、诠释项是化石构造。这个例子当中就没有人类的参与。从这里开始,北美符号学就与大陆符号学派走的越远。

阅读索绪尔没有隔离感,但是阅读《符号学基础》始终很难进入到那个体系中去。学派之间虽然共享了一些概念,本质上认识世界的方式并不相同。

对于例子三,约翰·迪利如此评述:

在这个情形中,诠释项是一种物理的而非心理的结构,它被符号规定为通过符号也表象对象(读者注:即第三性)。这种方式的互动是一种潜在的指号过程,即一系列发生在第二性层次上的互动;第二性同时也提供了一条穿越时间的现实的通道,使得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可能获得部分的理解。

化石被骸骨规定为通过骸骨来指称某死去的恐龙。

恐龙化石

化石保持了骸骨的表象,因为得以通过骸骨的造型符号指称某死去的恐龙。可以看到诠释项之于指号过程的必要性;诠释项不必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观念。

无论有没有人类来认知它,符号也存在,即符号的潜在性。

符号看怎么去诠释。

打完,收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毛猫书房#《符号学基础》早读16:三角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n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