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之歌(第一部分)

作者: 浅名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22:30 被阅读8次

    (一篇很不成熟的科幻,希望以后能够写得更好)

    我们是孤独的吗

    我想不会吧

    那片星空下

    又会有什么故事呢?

    他们会有歌声吗

    他们会爱这繁星吗

    (一)

    小男孩穿着睡衣,整个身体趴在飞船的舷窗上,脸紧贴着玻璃,浓密的黑发下瞪这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窗外这颗奇异的星球:在恒星奇怪的红色阳光下,是大片死气沉沉的褐色星体;而昼夜交替处却能看见密布的“红云”,甚至还有半个硕大的气旋,长长的旋臂,像是从黑色深渊中伸出的章鱼触手,却让整个星球看起来多了几分生机。

    “爸爸,这就是‘大月月’吗?看起来……好奇怪啊”

    他身旁站着一对30出头的夫妇,和小男孩一样都出神地望着窗外。

    “是呀,小鱼儿,你应该在自然课上看到过它吧”父亲宠爱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一想到上课,小鱼儿不由得嘟了嘟嘴:“看是看到过啦……可是虚拟课里的看起来和这个还是很不一样嘛……”

                作为一个对世界充满着无限好奇的少年,在这漫长而乏味的太空航行中,小鱼儿自然是想法设法从电脑里搜刮到了所有关于“大月月”的信息,这样的东西也并不难找:行星编号比邻星327-3,“大月月”是网友对她的昵称,因为她没有自转,就像月球总是一面对着地球,“大月月”总是一个方向朝着她的恒星,因而也就没有昼夜交替了;她本身也算是“第二地球计划”里硕果仅存的明星:在追求计算和信息技术的方向陷入瓶颈之后,人类重新将眼光投向了浩瀚的太空,这个耗时过百年的超级计划旨在为人类找到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进行星际移民。一开始地球联合政府雄心勃勃,认为太阳系10光年内有上万个潜在的选择目标,凭借伟大的科学家诺特伊格斯研究出来的超距跃迁技术,人类都是可以在抵达的,所以最后GASA(全球航天局)在提交议会的报告里估算项目成功概率超过99.99%,也就是所谓的“四个九”。整个项目几乎耗费了整个地球1.3%的财政预算,共派出了上千艘科研飞船,被称为是开启了“新大航海时代”;不过这些后辈探险家可没有老祖宗的好运气,过高的期望换回的是无尽的失望。150年的时光蹉跎而逝,不断从星空深处传来的结果都是“目标星球无生命迹象”,“谁把k2324-2列为潜在星球的?这温度都快赶上水星了!”,“k1932快被小行星砸成月亮了T_T”这些让人丧失斗志的坏消息,以至于到后来项目每年的总结陈述里都只能用“t1242发现丰富黄金/氦3储量,建议进行开采”这样无关痛痒的东西来充数了;“四个九”在网络上一时成了流行语,据说还有专家建议录入到新成语大全里。

                在大家都不抱什么期望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1年前,派往比邻星327的科研船发回了让全人类振奋的消息,“比邻星327-3”有高级生命存在!GASA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如果不是因为以前制定的流程里需要对目标星球进行全面的考察,估计GASA会直接宣布“第二地球计划”的成功。

        随后发回的初期报告却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比邻星327-3”因为没有自转,所以行星的总是一个方向朝着恒星,导致向阳的一面最高温度超过200摄氏度,炙热如炼狱;背阳的一面却是千年极寒,终年零下80摄氏度;但在极热极寒的中间地带,却出乎意料地存在着一圈适宜生存的狭长地带,不得不让人感叹宇宙的鬼斧神工;根据卫星扫描和低空探索器传回的结果来看,这个狭长地带宽虽然只有100公里,但湖泊、山地、平原、高山等地形应有尽有;当然最让人振奋的是这一圈希望之地,居然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且和地球异常接近:“大月月”的大气中氧含量超过40%,生长的植物看起来形态各异,并且内部细胞结构和已知的生物都不一样,完全是另一套独立进化出来的生物体系,但单从颜色上看居然绝大多数还是绿色的!而各式各样的动物也是屡现身影,最后整个生态系统最后评估下来甚至超过了盖娅级,人类几乎可以直接登录殖民,因而这一宝贵的环状生态圈也被称为“奇迹之环”,被认为是宇宙赐予人类的瑰宝;“大月月”也瞬间变成了全人类的宠儿,联合政府议会甚至全票通过了在联邦邦徽中加入它的形象的决议。

                GASA畅快地扔掉了历史的包袱,然后展开了对“大月月”全面的考察,当然她也有了正式的官方命名“环娅”,不过大家私底下还是更喜欢叫她“大月月”。

            小鱼儿一家乘坐的“研101”飞船就是全面考察的一部分,属于计划的第二批次,他的父亲张弛是研究“星球地质学”的副教授,母亲苏米也是一位生物学研究者。“星球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术界根据“计划”大量的实地考察结果建立了这门学科,因为环娅毋庸置疑的重要性,他代表地质学会参加此次旅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联邦政府已经开始进行移民试点,所以倾向以整个家庭为单位进行人员配备,同时覆盖多种职能的技术人员,期望将之前建立的前哨基地扩展为一个小型殖民地,为未来的更大规模移民做好准备。

                看到小鱼儿似乎有点走神,苏米轻声说到:“明天我们应该就可以着陆了,今天就先不用去上课了,好好收拾一下你的东西吧。”

                “真的吗!明天就着陆了?太好了!我要去告诉小伙伴们!”小鱼儿高兴地从舷窗上蹦起来,一下子就忘掉窗外那个他惦记已久的“大月月”了,小跑着奔回休息室去联系小伙伴了。

                “这小子,这么不喜欢上课嘛~~”张弛无奈的笑笑,抬手看了看日程表,今天一早科研船有一个集体会议,所有船上的成年人都会参加,应该是对着陆后的工作有一些安排。回头看了一眼令人窒息的红色星球,和苏米转身也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小鱼儿,赶紧收拾收拾,我们先去食堂吃早餐,然后送你到学习室去,你的小伙伴也会在那。”

    (二)

    “大家应该都看到,昨天晚上我们就已经进入‘环娅’的轨道了。”

        一个空旷的环形会议大厅里,熙熙攘攘地坐着一大批人,主席台上正在主持会议的是此次科考项目的负责人,背后投射出一个巨大的全息屏幕,显示的主角自然是环娅。

        负责人顿了顿继续说到:“船上成年人共计882人,除了运维部的几位工程师远程接入外,今天都已经到齐了,在此感谢各位在航行过程中对研101工作组的配合与支持;希望着陆后我们也能通力合作,为建立一号基地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大家都能在环娅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哗啦啦啦啦啦啦”大家鼓起掌来,很多人都带着黑眼圈,想必昨晚也是激动得没有睡好觉。张弛自然也不例外,自从选择“星球地质学”作为自己的专研学科后,真实接触外星地质样本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主要是其他科考飞船采集回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来环娅之前他只在月球上进行过实地勘察,所以这次前往环娅对张驰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之前积累的大量理论可以实地进行考察和验证;对苏米也是如此,环娅是目前地外生物的唯一来源,一个完全独立演化的生态系统对于生物学家来说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现在需要跟大家同步一些最新的消息”等掌声稍低之后,负责人继续。

        “目前地面前哨基地正处于大气旋的影响中,这个大气旋大家应该也都了解,是因为环娅冷热两面的大气对流造成的,终年不散,在环上往复移动;所以我们的着陆将会推迟到下周,等天气状况好转再实施。”

        环娅上这样的气旋其实很多,但有名号的却只有这一个,类似木星的大红斑,是环娅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大家略感诧异,但交头接耳“嗡嗡”讨论了一阵也就安静下来了。

                “气旋对卫星通信倒没有影响,早上空间部的同事已经调试好了通讯卫星,大家可以和前哨基地里的同僚进行通讯。在着陆前这段时间,各位先消化一下从地面基地传过来资料吧,会后会根据相应专业方向发送到大家的云空间里,这几天大家就为着陆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张弛稍稍平复的心又火热起来了,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位地质学家在前哨基地待了大概两年,正好就是他的同门师兄王欣;航行途中陆续有收到一些考察报告,但因为设备的相对缺乏,一些比较重要的科研工作无法展开,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和考察结果:

                在经历过“第二地球计划”中大量的探索失败案例后,科学界逐渐意识到生命的诞生或许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容易,在以前的理论中,只要行星轨道处于合适的位置,同时空间环境比较稳定,不会隔三差五遭受陨石的侵袭,其产生生命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很高的,特别是那些通过光谱分析含有氮、碳等元素构成的大气的行星,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千里迢迢赶过去最后也是铩羽而归。所以地质学界开始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行星的地质构造或许对生命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质活动过于频繁的星球是没有可能诞生生命的,比如行星形成早期或者因为小行星撞击造成地质异常活跃的星球;但另一方面,如果地质活动不明显,地壳完全冷却,火山活动停止,地表和大气中缺少来自地底的活跃元素,就无法形成经典理论中的“原始汤”环境。所以在一个行星的演化进程里,必须非常适时地在地壳逐渐稳定的过程中形成“原始汤”环境,当然还需要足够厚的大气保护它免受宇宙射线的侵袭,才有可能诞生生命。

                在GASA“计划”上千份的报告中,就有几个尚处于“原始汤”环境的行星,也发现了一些基础的生命分子,其地质考察结果无一例外验证了这个猜想。回到环娅,地质学界对它的构造一直非常好奇,但因为之前第一批的计划有限,前往前哨基地的只能分配到一个地质学家名额。同时比较遗憾的是之前并没有携带足够的设备,所以这次跟着研101而来的张弛,几乎是掏空了地质学会的大半经费,可谓是有备而来。

    (三)

                飞船上给每个科学家都配备了实验室,虽然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常用的设备都有,也还算舒适。张弛会后就径直到了自己的实验室,匆匆落座,轻叩桌板,面前立刻投影出一个全息屏幕,刚才收到的资料就已经罗列在面前了,张驰快速地进去进入工作状态,认真翻阅起来。

        过了一会儿,屏幕边缘突然闪烁着亮起一圈绿光,张弛毫不迟疑地接通了通讯。屏幕里刷地出现一个看起来40出头的男人,留着利落的小平头,深色的眼圈让他看起来有些疲倦,但眼神里却好像有着无限的精力;背后的环境看起来是在实验室里,稍显杂乱。

                张弛嘴角不由地向上勾起来,王欣师兄比他大3届,读书的时候对他特别照顾,两人关系很好,距离上次见到他也至少有三年了,想到下周就着陆后就可以见到本人,张弛笑意愈浓。

                “弓也兄啊,好久不见啊!总算把你给盼来了!”王欣显然也非常高兴。

        “欣总,别来无恙啊!”

        “还好还好,这基地设施跟地球上比虽然少了些,但你也知道,我这个人不挑这些”

                “哈~你看看这些东西你挑不挑”张弛手指从旁边一滑,将一份地质仪器清单发送了过去。

        “还是你懂我”

        王欣低头简单扫了一眼清单,看起来相当满意。

                “嗯嗯,不错,我之前申请的东西都有了,学会这次可真是大出血啊”

                “那是必须的,你是不知道,生物学会靠着环娅上的发现,现在火热着呢,去年批准的科研经费涨了一倍还不止,所以学会也想赶紧蹭蹭热点,以后的预算也好有着落”张弛想起学会里几个老师,不禁又笑了起来。

                “放心,我估摸着这次肯定会有重大发现的,你看一下我发给你的资料,有一份“地层分析”的结果”

                “上次带来的设备不多,不过通过浅层扫描仪还是找到了锆石并进行了分析检验,通过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发现环娅的地质年龄大概是80亿年,不过因为体积比地球大40%,它目前也正好处于理论上可能出现生命的时期;可以验证之前那个推论。”

                “你在环娅上这几年,有经历过地震吗”

                “有过两次,数据不多,但我也通过地震波测算了环娅的地壳厚度,比地球要厚一些,大概有60公里的样子,至于地幔厚度因为数据实在太少,还无法测算出来”

                “我最近看到一篇论文”张弛抬起头来,“一个学生提出的思路,因为之前‘第二地球计划’也搜集了4000多颗星球的地质数据,因此可以从星球的体积、地质年代、地壳厚度等特征去推算整个星球的构造”

                “嗯~统计地质学是吧?这个思路应该可行,只要有充足的数据。”

                “稍等,我试着把你的数据带进去试试”说话间张弛已经把手上的数据输入到一个程序里,屏幕的窗口拉出一幕瀑布般的文字,显然已经开始计算了。

                “有了!”片刻之后,张驰抬起头来“这么算下来地幔应该有4200公里,不过这个方法还是可能会有一些误差,等多搜集几次地震的数据,应该可以修正得更准确。”

                “可以啊,张弛同学,你脚还没落地就已经有产出了,不愧是我们组的高产小王子呀”

                “这只是开胃菜,嘿嘿”张弛神秘地笑了笑,“除了刚才给你发过去的清单,这次学会还提供了一颗地质卫星,我这两天申请部署到轨道上,到时候得到的数据会让你睡不着觉的。”

                “好呀,你居然跟我卖关子”王欣瞬间变得有些亢奋“卫星是第三代的吧?”

                “当然!不然哪能填饱你的胃口”

                “太好了!”王欣向屏幕前使劲凑了凑“你赶紧把卫星的详细文档发给我,我看看它的具体功能”

                “好好好,怕了你这个工作狂”张驰笑着摇摇头

                “你先自己看看我给你的资料吧,我得专心研究下这个文档,准备接收数据的洗礼了”王欣急匆匆地从左面上抓起一个屏幕一样的东西,转身就要走

                “你真是……好吧”张弛哑然失笑“有什么情况等着陆了再详谈吧”

                屏幕渐渐暗下来,通话连接已经断开;张弛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因为他太了解这个师兄:读书的时候王欣就对科研冲劲十足,脑子里有想法了就啥也不关心,一日三餐都得让张驰帮忙带,俨然一位科学狂人。

    “真不知道在前哨基地里怎么活下来的,算了,还是先看看这些资料吧”张弛自言自语。

    (四)

            煎熬、激动、充满期待而又忙碌的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张弛花了两天时间在空间部同事的协助下将卫星部署到了环娅的近地轨道,地面接收装置需要着陆后再进行安装;剩下的时间基本上都扑在王欣发过来的研究资料上了。

                小鱼儿虽然因为着陆的推迟有些不开心,毕竟一个星期的时间在他感受起来可比大人们久多了,而更让他不开心的是学校并没有因为忙碌的准备工作而停课,唯一值得高兴的就是每天他都能透过舷窗看着“大月月”,绘声绘色地跟小伙伴儿们讲自己从电脑里看到的东西。

                “你看那个亮亮的地方,那叫卡拉盐湖,那有好多好多盐,但是没有水,所以是白色的”

                “那个大气旋啊,叫环娅大气旋,别看它好像安安静静的,你要到地面去试试,那可是很大的风呢”

                “你看那是“墨海”,比地球上的太平洋还大呢,看起来很小?其实没有光的地方还有一大片呢,不过全都结成冰了”

                为此每天小鱼儿回到起居室都会一本正经地“加班”,为自己第二天的“科普大会”做准备,还会认真地拿着图册到舷窗去对照着看,张弛和苏米也乐得小鱼儿这样认真,有时候也会加以指导。

                终于到了着陆的日子,小鱼儿坐在登陆舱的座椅上,东张西望着,脚在空中来回摆来摆去。两根安全带将他牢牢固定住,所以也没法到处乱跑了,张弛和苏米就坐在旁边,正试图从舱顶扯下来一个面罩给小鱼儿戴上,登陆舱里不断回响着广播“…大家在登陆舱有序就坐,大人请照看好小孩,为他系好安全带并佩戴氧气面罩……”

                “大家可以通过座椅背板上的屏幕欣赏整个登陆过程”

                “我们将在标准时间13:00准时开始着陆程序,距离现在还有27分钟”

        “请大家做好准备,配合机组成员进行安全检查”

        ……

                面罩遮住了小鱼儿大半个脸颊,他现在只能露出两个机灵的眼睛,专心地在座椅背板上翻看飞船上各个位置传回的实时影像。

                “爸爸,登陆的时候我们会有一段时间失重吧!”

                “是啊,喜欢失重的感觉吗,从地球出发的时候体验过吧”

                “唉,那时候我还小啊”小鱼儿嘟着嘴“什么感觉早忘了,我又不能去飞船上失重的地方玩”

                飞船上的生活区和科研区都在巨大的环形舱体中,处于人造重力的覆盖下,而失重区域主要是动力系统,一般的人是没有权限进入的。

                “那待会你可得好好感受一下”张驰突然想到之前看到的一条新闻,地球轨道上已经有失重游乐园对儿童开放了,小鱼儿这么小就跟着自己和苏米来到一个对人类来说都算陌生的星球……张驰带着些歉意,笑着摸了摸小鱼儿的头。

                登陆舱内的灯光逐渐暗下去了,红色的阳光从透明的圆形的窗里照射进来,一阵倒数计数的声音过后,登陆舱就从飞船的主体脱离出去。从外面看起来整个舱体从巨大的旋转环沿着切线被抛出来,然后以一个优雅的弧度迅速地改变着轨迹,按照广播提前告知的计划,它将绕着环娅飞行一周后正式开始着陆。

                小鱼儿被安全带固定着,但身体还是能感受到失重的奇妙,黝黑的头发随着空气的流动飘散起来,回流的血液让他小脸看起来通红,但眼神里却是掩不住的兴奋,挥舞着双手在自己面前试探着,隔着面罩都能看见他惊奇的表情。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两个小时,随着绕行的结束,登陆舱开始向大气坠去,RAS精准地调节着登陆舱的姿态,所以除了稍许的振动外,坐在舱内并没有什么不适,靠背上的屏幕正实时同步着舱外的景象,待大气摩擦泛起的红色消退后,不光是小鱼儿,几乎所有人都专心致志地盯着屏幕,眼看着视线距离淡粉色的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然后一头扎进去,变得茫茫然什么都看不清了。

                云层并不算厚,片刻后屏幕里又倏地变得清晰起来,迎面而来的是巨大的褐色陆地,一直朝着泾渭分明的晨昏线延伸过去,逐渐被涂抹成黑色。而在黑色边缘隐隐镶嵌着一条绿色的丝带,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舱内的人全都屏住呼吸,热切地看着那一条充满生命的希望之地。张弛也有些出神,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谁当年没有向往过星辰大海的呢,而自己眼前的就是人类苦苦寻找的第二地球,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丰碑之一。他脑海里不禁想象着后世会有多少歌颂这片土地的诗篇和巨著,而自己则是它最早的一批开拓者,顿时有些心神激荡。

                张弛轻轻地揽着小鱼儿,看着画面逐渐滑向绿色的丝带。

    (五)(着陆三个月后)

                抵达新世界的新奇感被时光冲淡了不少,就连小鱼儿也开始对基地旁边小溪里胖吞吞的浮游生物习以为常了。

                “这叫浮虞,是“娅元”第27种录入的生物呢”他会在室外课的时候一本正经地给小伙伴们科普“可别拿手去碰它,会电酥酥的”。

                整个基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基地已经按照规划扩大了三倍以上,大大小小的机械每天轰鸣着将模块化的功能舱组装成建筑。不过对于张弛和苏米来说,生活好像又回归了平静,每天三点一线地在居住舱、餐厅、科研室生活着,有时候还会外出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样本采集。基地跟城市比起来也并不大,甚至不需要到“学校”去接小鱼儿。虽然环娅的重力要比地球大20%,但在长达两年的飞行过程中,飞船上的重力已经被逐渐调整到了1.2G,所以着陆之后大家对此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环娅适宜生存的区域宽度虽然只有100公里,但也被粗分为了三个区域,从暗到明大概分别是20公里,50公里和30公里。最中间的当然是气候最宜人的部分,温度常年维持在20度左右,基地就位于其中,坐落于墨海的一个半岛上,“太阳”虽然一直斜着,但仍足够暖和;往黑暗的地区走气温就越来越低了,好像终日都是黄昏一般,直至永远的黑暗;而另一个方向,阳光就显耀着它的毒辣了,整个地区就是红色的戈壁,越往前植物越少。苏米经常穿着隔热服去那里采集样本,这种环境下生存的植物耐热性比地球上好得多,比如有一种编号为“rg-263”的植物在生长的时候会让自己一部分组织风干,用于遮挡烈日。

                …….

                稳步推进的研究,越来越舒适的环境,如果不是张弛屏幕上显示的图片,这样的生活大概会再持续得更久一些。

                “应该是探测仪器出问题了吧”王欣皱着眉头站着一边“你知道…这也是第三代地质卫星第一次对地外行星使用”

                “我已经比对过很多次了”张弛按了按太阳穴“我拿地球上这个型号的探测器反回的结果和实地考察结果一一对照过,你看这是你之前考察过的“米芾山脉”,还有卫星的结果……探测器没有任何问题”

                “那这一大片黑不隆冬的能是什么”

                “从理论上来说……那里应该是有地下空洞存在的”

                “什么地质活动能形成这样的构造?”王欣摇摇头“你知道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洞穴才多大吗,不到0.2平方公里;这一片要都是空的,那得是多大?”

                “有没有这种可能?环娅在诞生的时候,也就是整个星球还是熔岩状态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造成表面的突然冷却,形成现在的地壳,地幔收缩回落又冷却出一层坚硬的外壳,导致中间……出现巨大的空洞”

                “你这脑洞真是……不过话说回来”王欣思索片刻“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一颗体积巨大的彗星,带着大量固态水跟环娅发生了碰撞,加速了熔岩的冷却?”

                “嗯嗯,有可能,我先记下来”张弛赶紧把这个想法记在了背后的白板上。

                “如果是这样的形成的空洞,首先岩石的构造肯定是玄武岩,这个我们到时候可以申请去实地考察确认。”王欣继续思考着

                “说不定这种空洞在宇宙里并不罕见呢,等第三代地质卫星普及了,有可能会发现更多的例子”张弛用电子笔在黑板上写上“或许并不罕见”几个字,然后重重地画了几条线在下面。

                “如果真的是这样形成的”王欣继续发散着自己的思维,刚才抓乱的头发像是被灵感的蒸汽熏起来一样“那么它的边缘的高度跟中间相比应该相差很多,这才符合物理规律”

                “有道理,我把扫描结果放大到边缘看看”

                空气又突然变得安静起来,半晌,没有一个人说话,被隔音墙过滤后的机械轰鸣声听起来也愈发震耳欲聋。

                两个人吃吃地盯着屏幕,似乎已经放弃了思考。张弛咽了咽口水,虽然到环娅上已经经历过很多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也算是身经百战了,甚至之前大片的黑色都只是让他感到困惑。但看着屏幕上放大的边缘部分,也突然有些发懵。

                显示器上,本来毫无规则的轮廓细看却像一个一个的像素,棱角异常分明。

                “这下是仪器的问题了吧”王欣转过头来歪着脑袋问张弛“分辨率不够?”

                “可是……”张弛有些结结巴巴“旁边的……山脉挤压的线条……不是很清楚吗”

                “这个……这个,要不”王欣一屁股坐到椅子上“……通知基地的管理层吧”

    (六)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基地几位专门负责科研相关的管理者也盯着屏幕愣着看了半天。

                “张博士,你们最后结论是什么呢?”终于,为首的那位姓刑的部长打破了沉默。

                “我和王欣讨论的结果”张弛有些不安地看了看周围的人,好像鼓了鼓勇气,才继续往下说“这样的构造,不太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听罢刑部长往后微仰了一下,转头看向旁边的其他人,眼神似乎在互相交流着什么,好一会才回过头来看向张弛和王欣。

                “实不相瞒,之前其他科学家……也报告过类似的猜想……不过是在另外的场景里”

                顿时张弛觉得脑袋里嗡地一下,一阵恍惚,只能勉强集中注意力继续看着刑部长。

                “你们看,这是‘1号坑’,之前从卫星图像看起来被认为是一个陨石坑,直径约5公里”刑部长在屏幕上调出一个卫星图片。

        “但你们也看到了,因为它的形状实在是过于规整,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派遣了机器人去实地进行考察”

                张弛和王欣对望了一下,心里的某种猜想被一步步证实着。

                刑部长继续展示一些现场的图片,“坑内的金属含量非常高,就像……就像一整个巨大的金属……风化后形成的”

                “也有可能是铁陨石……造成的吧”王欣似乎还想这样说服自己,小声地说到。

                “其实我们一开始也这么想,但在坑底,我们还发现了核反应堆的遗迹……”       

                “遗迹?”张弛抓住了关键词,“大概……是多久之前的”

                “经过基地里的物理学家根据里面的衰变情况估计,已经至少有80万年的历史了”

                “80万年呀”张弛好像松了一口气。

                “所以比较遗憾”刑部长作为过来人呢,自然知道两个人都在想什么 “我们目前判断,不大可能有“第一类接触”的可能”

                “不过如果能找到这样的遗迹,对于人类来说也是里程碑式的发现啊!”王欣两眼放光。

                “嗯,不错,我们之前也想找到更多的证据”刑部长又往屏幕上投了几张照片“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发现了类似的8个坑洞,它们具体的功能还不太清楚,而且被破坏得也比较厉害,暂时还没有找到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屏幕上标记出来几个红色的小点,分布在环娅的各个地方。

                “所以你们发现的这个信息很重要!”刑部长声音提高了一些“我们之前一直尝试在地表找特殊的遗迹,没想到居然会在地下”

                “这个消息现在大概是什么保密级别”张弛突然问到

                “目前还是绝密级的”

                “那…?”张弛欲言又止

                “发现可以证据的科学家会被自动授权”旁边一位秘书模样的人补充到

        “这个报告需要提交基地议会审核,一旦被认可,我们就会尽快安排实地考察,到时候还希望二位能够一起。”邢部长接过话来

                “好的……我们……”张弛和王欣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得消化消化”

                “没问题,这样吧,会后我们把相关的资料发给你”刑部长倒也不急,“你们先了解一下之前的一些信息,或许从你们的学科角度会有一些发现。至于这个消息的保密等级,根据相关规定,等到有证实的结论后就会向公众公布的,两位不必担心”

    第二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残阳之歌(第一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oi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