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念还是不念

作者: 晨简之书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12:08 被阅读0次

    有趣的是,才一开始,惠能老师就马上批评前面“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一仪式的弊端了。

    【经文】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同学们!刚才我们排除杂念把‘摩诃般若波罗蜜’念了好几遍。但是,光口念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们只知道天天嘴巴上念来念去,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般若自性,就好像嘴上不停的说‘鸡鸭鱼肉、鲍参肚翅’却永远填不饱肚子一样。只满足口中会说几个时髦的佛学名词,一开口就是什么‘假有性空’、‘妙性本空’、‘万法皆空’啦,实际却根本没有悟到般若空观的真正含义,那你就算历经万劫也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最终是半点益处也没有的。”

    惠能老师的话说得相当严重。“万劫不得见性”,万劫呀!佛经里,劫是时间单位,一劫就是极长的时间,万劫那就长得难以想象了,基本上就宣告了你觉悟成佛的不可能。这是告诉你,如果只做表面上的功夫,满足于花花架子,精神上不与佛陀靠拢,意志上摇摇摆摆,思想上认识不清,心理上懵懵懂懂,这样怎么能看清真实的自己,又怎么可能觉悟成佛呢?而惠能老师说出这样重的话,是意有所指吗?

    我们知道,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一方面从长期战乱中走出来的社会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寄托,另一方面从印度传来的佛学思想已经在中国思想界生根开花,加之统治者推波助澜,于是各大宗派相继兴起,寺庙林立,僧侣众多,广大人民群众对学佛修佛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繁荣旺盛、轰轰烈烈的背后也有许多弊端。比如说,形式主义的倾向相当严重。当时流行“修伽蓝等九事”,也就是修伽蓝、铸佛像、烧香、散花、燃灯、六时行道、绕塔、持斋、礼拜这九种修行方法,只要诚心敬意,持之以恒,佛陀终究会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以上方法,耗财费时费力,既无钱又无闲的广大人民群众怎么修行得起?社会、经济又怎么承受得了?长此以往,对佛教的发展还是有害的。

    于是,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改进方法。神秀同志,也就是行由品中那个神思恍惚、坐立不安,以至于在衣钵之争的考试中败给了惠能的神秀同志(注意,历史上真实的神秀可不是这样的哦),就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反对以上修佛形式主义的高僧。他在那篇著名的论文《观心论》中,对“修伽蓝等九事”作了全新的解读。他告诉我们,只要反观内心,领悟“修伽蓝等九事”的精神实质,就不需要执着于有形的事相。所以最重要的是观心修禅,因为心是根本,一切由心生,只有不断的反观内心,修炼和升华内在的自性清静心,才能在成佛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神秀同志还对另外一种修行的方便法门“念佛”作出了新的阐释。他认为,“念”的真实含义不是“念诵”的“念”,而是“想念”的“念”。在口曰诵,在心曰念。因为“念”从心,念者忆也。念佛是把佛记在心里,嘴上不停的说“阿弥陀佛”那叫诵。所以,念佛的关键也在于内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口诵佛号。

    我们的惠能老师,虽然在行由品中他处处与神秀唱反调,但在反对佛家修行的形式主义倾向上,他完全赞同神秀的观点,甚至比神秀更为激进。我们惠能老师的风格就是这样,“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你们要抛弃错误的方法,不然的话,嘿嘿......

    但是,处处佛教处处矛盾。思想内容上,不仅宗派众多,争论不休,甚至同一种宗派、同一部佛经、同一篇佛学论文,前后也是经常矛盾的。佛教的经学家们还洋洋得意的解释,这是因为众生的慧根不同,有时不得不用一些方便法门。你看行由品里面,弘忍是老是扯谎,严重的破了“出家人不打诳语”之戒。惠明呢?也是说谎的高手,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得人不信。这可是堂而皇之的写在《坛经》里的!至于神秀、惠能,还有后来的普寂、神会等等有没有扯过谎,那就天知道了!

    而思想内容与宗教形式上的矛盾更为突出。要是“修伽蓝等九事”全都没有,那佛教可真的是四大皆空了!再说了,广大人民群众也许对什么思想内容的完全不感兴趣,那是哲学家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喜欢形式上的东西,那又怎么样?别太过份就行了嘛,呵呵。所以,这“摩诃般若波罗蜜”,你说,是念,还是不念呢?

    这就需要传道者煞费苦心了。这“摩诃般若波罗蜜”呢,得念,但光叫你们念,也显得我太没水平了,那不跟那些庸俗低级的宗派一样了吗?告诉你们,关键是要口念心行!

    【经文】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同学们!这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印度话,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这是要用心去修行的,不是嘴巴上说说就好了。嘴巴上说两句,内心不去体悟修行,那一定幻化不实,如朝露如闪电,瞬间就消失。口念心行,心口合一,这才是正道。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就是佛,离开了本性是没有别的佛存在的。”

    “如幻如化,如露如电”,这是化用了《金刚经》中的语句。《金刚经》结尾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的是一切因有意志、目的而欲有所为而成就的事物、方法,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必须要不执着于外相,不因此而心动,这样才能体悟到本来的真如佛性。

    《金刚经》对于惠能的重要性,我们在行由品中已经见到了,这节般若智慧课堂,惠能老师会给我们讲一些《金刚经》中的内容和思想。当然,我们的惠能老师绝不是一个墨守成规、被《金刚经》牵着鼻子走的和尚。相反,他灵活的解释和运用《金刚经》思想为自己服务,这才是高手啊!刚才,惠能老师只是笼统的给我们讲解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含义,下面将一一为细说,让我们继续听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7念还是不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po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