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不爱冒泡,但不等于我不关注群动态。这不,群里捡到宝贝了,名家谈写作,各有千秋。学到得到,感谢群友分享!
郑渊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大概10点睡觉,早上4点起床开始写作,一直写到6点半,每天写6000字,这个习惯坚持40年。
他说: "有一个体会可以和年轻的朋友们分享: 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就是你每天写一点,并不累,但是坚持每天都写,过30年之后再看,真是一个不得了的事。
有时候人干事就想很快地干成,就拼命地写。但实际上我觉得每天干一点也不累。
我每天四点半起床写到六点半,基本上就几千字。《童话大王》每期是九万字,我每个月就写这么多。
我觉得好多事就是,你养成习惯了就觉得不是麻烦事儿了。"
感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仅是写作,做什么事都是精力充沛,思考问题脑子也灵光得很。受益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那是每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可惜我们好多人并不在意,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知道和做到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当有一天你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请不要哼哼,因果循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心血来潮加班加点,没有正事也舍不得睡觉,一闭眼再睁开,大把的时间睡了觉?太可惜!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点一点去做。只要掌握好节奏,每天规划好时间进度,其实一点都不慢。有时候慢就是快,快就是慢,一点都不矛盾,因条件而转化。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人人都懂,说到底还是知道与做到的差距。
海明威
在尽可能简单的环境下写作
每天早上6点开始站着写作
一直写到中午12点左右
他总是穿一双大号拖鞋
面对着齐胸高的打字机和读写板开始写作。
他把每天的工作进程记录在一张大表格上,以防自欺欺人。而且他必须要知道第二天从哪里接着往下写,才会停下当天的工作。
站着写作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确实没有体验过。别说写作,我可能写字都不习惯。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无可厚非,各取自便。
不过海作家严格自律,多年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值得提倡,而且注重细节尤其可贵。
当天的事当天做,晚上要检查,这就是复盘。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上手快,思路也容易连贯,如此工作效率不提高也难。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海明威用6个月时间完成《永别了,wu器》
其中有5个月的时间来修改,单单结尾就修改了39遍。
当基本功具备之后,剩下的就是做事的态度。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在这里拉开了距离。
作品初稿完成,只相当于建立起雏形,不经仔细打磨难成精品,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林语堂
写不下去就读,读不下去就抄。
抄书之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所能比。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深入地思考比写作技巧更重要
初学写,作者不要过分关心写作技巧,不要在这种肤浅的问题上空费工夫。
表露灵魂的深处,才能创造真正的文学性格。
当一个真正的文学性格创造起来的时候,技巧的小问题便也可迎刃而解。
抄书好理解,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大家都懂。
自从走出校门,别说抄书了,动笔都很少,谁还抄书?说到底还是知道和做到的差距。
“深入思考比写作技巧更重要”
林作家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初学写作者十之八九本末倒置了。
思考是在大脑中建立模型,模型可能有多种,比对以后要甄别出最佳方案。
缕清思路,自然知道该从哪里下笔。
比如我们要去海南,有飞机、火车、大巴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你也可以自驾。
选择哪一种交通工具,取决于你的经济水平,也要参考性价比,还得考虑事情的轻重缓急。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最终我们会确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最佳旅行方案。权衡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动笔写文章的思考过程大同小异,那就是打腹稿的过程。
想起曾经抓起笔难落下,跳过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沉浸式思考。越是写不出来越着急,越着急越无从下手,脑子一热陷入了死循环。
“文学性格”的培养从思考开始,多思考才有可能出好文。那么写作技巧相对没那么重要了。在千百次的训练当中,写作技巧其实已经渐渐掌握并提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