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免审核专题首页爆文首页诗和远方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10:47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唐]李白《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释:

    ⑴路:应为“终”之误。

    ⑵大鹏:传说中的大鸟。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

    ⑶中天:半空中。摧:挫折,失败。济:帮助,成功。

    ⑷馀风:遗风。激:激荡,激励。万世:千秋万世。

    ⑸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石:当作“左”。袂(mèi):衣袖。

    ⑹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⑺“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赏析:

    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

    《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也是以大鹏自比的。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

    但此时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开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艺术地概括了李白一生的奋斗经历。“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非常相近。

    此诗可以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全诗兼寓自悼、自伤、自信之情,化融多个典故,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wj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