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 一凡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5-24 17:50 被阅读146次

剃度,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使成为僧尼。

曾有一位姐姐在微信上问我:“惊闻妹妹曾经剃度,这是什么情况?”

我想起2014年暑假之初的西藏行,在西藏第一天的行程是参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当晚我就在拉萨住处附近找了间理发店把马尾辫剪去了,理了一个极短的发型。之所以在拉萨能理成短发,是因为那时制止我理短发的人没在我身边。

归来后自是不断有熟人惊问。我曾开玩笑说“我在拉萨参观完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后当晚剃度了”。没想到辗转半年后,这消息竟由玩笑变成了传闻。

我回复这位姐姐朋友说:“这是我理完短发后开的玩笑,当不得真的,剃度这事真想做的话,得正经进行方算数。”

我一凡夫俗子,哪里真能了断尘缘,皈依佛门?

世间于我来说,有太多牵绊,有太多诱惑。亲情爱人自不必说,各种感官享受物欲追求却也是我日常生活所需。

若说曾有剃度之念,也是想不受俗务拘束,不受家人管制;也是出于对湖光山色的喜爱,想出家云游,走遍世间山川湖海。归根结底,还是有一个“欲”字在这念头里面。

剃度只是一个形式,有这个形式加于身,心却不一定就是出世之心;有人虽没有进行这个形式,但或许早就悲凉遍身,心如死水了。

问我是否剃度了的这位姐姐,丈夫意外病故后,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生活,用笑容掩盖内心的悲苦,用豁达替代自己的凄凉。一直以来,周围的人看到的只是她的笑容与豁达,但我却在她写的诗中读出了一些苦涩与心凉。

她对我说:“我想找一归处,待女儿成人,了无牵挂,便去安度晚年。”

我回道:“姐姐即使有此想法,也是难逃尘世牵挂。周末有空的话,可以去山里行走一番。”

她说:“只是有时觉得心灰意冷,并非要逃避,只是想求得心安。人间便是清修。”

看到末句,心下一动。人间便是清修。

我想起了西藏之行的所见所闻,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触目皆是的藏传佛教的信徒。六月中旬来到西藏,恰逢拉萨举办萨噶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一个特定节日——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便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

布达拉宫外围转山的人

在布达拉宫周围一直是转经的人流。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在这些转经的人流中,他们或几步一叩首,伏身在地;或一手拿佛珠,一手摇或大或小的转轻筒。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口中念念有词,离近了能听得出,他们念的是“唵嘛呢叭咪吽”(音类似于英语all money by me home)六字真言。佛典有云:佛家弟子或其他任何人,凡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或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等于平常做了三亿件善事,念了三亿遍真言。


拉萨八角街上绕大昭寺叩拜的人

这些佛教徒的生活并未见有多富裕,他们腰间别着袋子,内装糍粑;肩上扛着水壶,内里多半装的是酥油茶。他们饿了就吃这些随身带的食物,其余时间,就是在虔诚地拜佛。在我们这些游客看来,他们这种朝圣的生活未免过于清苦、枯燥了些。但他们眼神纯粹,面容平静,这何尝不是修行的结果?俗世中的人们有种种苦恼,承受各种压力,产生焦虑心理,甚至有人患上了精神感冒——抑郁症。或许,我们在过不了某些心理上的坎时,想一想他们的存在,便能获得一些开解了。

人间便是清修,在俗世凡尘中如何安放自己的心,便是一种修行过程。这种过程,不需要剃度,不需要躲入深山老林之中,只看谁的内心更淡定,更强大。谁能战胜苦难,谁能战胜日常琐碎的折磨。

苏轼《浣溪沙》一词末句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无论将来如何,只希望我们能在现下心存欢喜。不一定要剃度,不一定要皈依,不一定要远离城市走进山林;只求在现世中内心安稳,不去刻意扭曲自己,迎合别人;坚持自己认为的真实,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少些痛苦,让亲人不担心自己,让身边的人安心……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话既送给我这位姐姐,也送给曾一度抑郁的我自己。

几年前的我,常常胡思乱想,有各种不好的念头,折磨自己,也折磨了身边的人。这几年来的我,学着自我调节,学着平和心情,也试着去做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当下就是我最好的状态。

人间有味是清欢,夜吟不觉月光寒。

        2015年旧作,曾发布在齐鲁晚报青未了文学网我的专栏,有删改

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间有味是清欢 有味是清欢

  • 心迹(八)

    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喜欢苏轼词里的这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今天翻看林清玄老师的那本《人间最美是清欢》...

  •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买了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搁置在书架里,已经...

  • 看完这个故事,所有人都明白爱情了,能做的就是真爱!

    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说,“人间最美是清欢”;“有味”和“最美”,意思大同小异,主要是在“清欢”。所谓...

  • 清欢蒜

    清欢蒜 用清欢形容蒜,似乎不大妥当。但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所爱的人间有味、人间至味就是蒜。故戏称为“清欢蒜...

  • 一日一书

    人间有味是清欢

  • 2017-07-22

    人间有味是清欢

  • 2019-12-02

    人间有味是清欢

  • 摘抄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

  •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完梁实秋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亦如梁实秋先生美学五部曲的书名,闲暇处才是生活,人间有...

网友评论

  • 木棉之秋:通篇加黑的字,累眼——不过,也许我的眼老了?😃
    木棉之秋: @梅子树下梅子李 😊😊😊
    一凡李子: @木棉之秋 改了之后果然好了不少。
    一凡李子: @木棉之秋 我近视眼,不加黑感觉太轻,累眼。不过谢谢您提醒了我注意到别人的感受。

本文标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yo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