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贤章 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此章安炉立鼎的说话。不尚贤。不礼有德之士。此是外说。内说。不亲于外。而惟知有内。外若尚贤。而民就有争竞之端。内若尚贤。而心就生人我之念。内外不尚贤。民争就息。我若不生。这争心无法可法。惟不尚治之。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难得之货。是稀奇之物。人见即生贪心。岂不怀盗心。此外讲也。内讲。是目内观无著于物。我之贪心从何染物。故不为外欲盗。念就无物而生。世之财物。人人爱的。一见即欲。不见不欲。人之心就不乱了。我无见。我就无欲。使我内顾之心。无驰于外。守惟精惟一。只知有道。而不知有欲。如此。是以圣人之治。苟能不争不为盗。方能降伏其心。使猿马不外驰。不生欲。若是才得虚其心。能虚心。只知饱食暖衣。除此之外。不生一点杂念。实我之腹。弱我争盗之志。强我体而守我鼎。养后天之药。以补我先天之灵。常常使我无知无欲。存一念于静中。故不敢为争为盗。以乱我之心。以作无为之道。若有为。民就有争。有盗。有乱之心。从此而生。若以法度治他。在治之时。其争盗乱之心不敢起。过治之时。依旧复萌。惟为无为。不但争盗乱之心不起。而且不萌。若如是。不但民可治。而大道亦可以成矣。惟无为则无不治。痛也夫。养心之要。煌煌于章句之中。胡不勉勉而参求。外治民而内立鼎。以生坚固之心。遇火不避。遇水不回。立焚立溺。就死而不生退心。如此。方能造道。不辜负吾辈。讲五千言之秘要。
《道德经》每周一悟——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 心灵学(中国)研究员 郭智刚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贤,就是贤德,贤德是美德,老圣人为什么在此说“不尚贤”?我们试说如下:
老圣人为世人演说自然先天大道,从根本解决人的生命修养问题,从根本解决社会治理、世界和平问题。
此道,亘古永恒,覆载万有,生化万灵,养育万物。人的心灵、生命是自然道体分化,自然而然,不思而中,不勉而得,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人的心灵是认知一切人、事、物的能源,这个能源的状态决定了人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生命的认知和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形成了生命观。观,就是生命,没有生命,没有观;观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观。此观(生命),源于自然,干干净净,纯纯粹粹,灵灵明明,不因贤有,不因愚无,非贤而贤、自贤也,非明而明、自明也。贤与明是自然天赋生命(观)的本质,本来如此,自然而然,不贤是生命异常,是变态了,是心里病了。异常了、变态了、病了怎么办?恢复贤,怎么恢复,可以大张旗鼓宣传贤,树立典型、模范,表彰奖励,给与名誉地位,这是外药,可以有作用,形成风化。外力、外药、风化,可以让人顺势而为,顺应社会的要求与期望,但是,如果不能内化,有可能形成只是做表面文章,有其名无其实,为了“贤”而“贤”。老圣人在此说“不尚贤”,是让人恢复内在真贤,内化为贤。不是为了尚贤而贤,而是以贤为贤,恢复自然天赋贤德。如何恢复?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天赋良知良能,至尊至贵。天生万物,足以养人,安心定性,怡然自丰,生命尊贵,大智从容。难得之货,使人心动,日思夜想,到手何用。许多生命生存必需品以外的难得之货,对人的生存并没有多大作用,白白浪费有限的自然资源,导致奢侈浮华虚荣,耗费不必要的精力、财力、物力。迷之太深,求之不得者,辗转反侧,甚至不择手段,迷昧天良,或盗抢,或巧取豪夺,职守尽丧,为富不仁,甚至穷凶极恶,多败俱伤。都是不明自然之道的结果。《大学》说:“惟善以为宝”。仁善是人的生命本质,生命就是仁善,仁善就是生命。没有仁善,人的生命枯萎,死期来临,物质再多岂能安享独受?及至身败名裂,不得其死,始知圣人之道之真,圣人善言之善,圣人所言之实。仁善,是天赋自然至宝,没有人的生命仁德至善,任何难得之货,珠玉财宝对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意义。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可欲之物使人心乱,心被物牵,心随物转,被物奴役,不得自由、自在。“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圣人教人回光返照,认知自我,自知者明,从被外物迷惑、奴役、压迫的状态中解放自己,恢复自由自在,轻松自由的良好生命状态,才能理物,才能做物质的主人。做一个聪明智慧的人。心不乱,则物不能乱人。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圣人,天赋良知良能,人人本来具备圣智。人人本来具备圣智,有而不知其有,老圣人才著述《道德经》让人恢复天赋圣智。人恢复天赋良知良能就是圣人之治,自我教化、治理自我身心,修养生命。虚心,天赋灵明智慧叫虚心,虚者,包罗万象,“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人之所以烦恼丛生,忧伤痛苦,坐卧不宁,神魂颠倒,血淤气滞,夜不能寐,乃至百病缠身,大多由心不虚而导致精神紧张、举止失常。心灵、精神是身体的能源与主宰,心灵拥堵,精神紧张,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能舒服吗?长期不舒服导致亚健康,长期亚健康导致重病缠身,死期临矣。圣人虚心二字,实为身心性命修养之至妙要道,莫轻轻看过“虚心”二字。从社会层面说,心不虚,心存杂念,欲望充斥,污染心灵,身心乖常,如雾霾遮天,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人伦职守异常,影响社会安定和谐。虚心二字,意义岂不重大?
人能虚心,神旺气畅,精神、形体充实饱满,所谓理直气壮体健,此实其腹也。
人能虚心,清明在躬,为政以德,民心安宁,物阜民丰,天下太平。
“弱其志。强其骨。”
志,志向、意志。弱其志,是说精神安定,志得意满,不再外寻、外求,因为自我身心平衡安定,丰衣足食,神全气足,不用向外寻找认可与支撑,身心修养可以建立强大稳定的身心系统,是为“弱其志,强其骨”。神宁心安身健命通。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常”,真常、常德,不生不灭之道体、良知良能。“知”、“欲”,常德所感知到的外在的一切,知与欲,消耗、迷惑、牵扯人的精力、精神。人能以“常”(常德)统御生命,“知”无、“欲”无,则自以为聪明实则暗昧的贪物、迷物、被物役使的外“知”之心不敢为、不能为,复归于无为之为。无为,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就是不为导致身心行为异常的形形色色、幻化无常的气质、物质障碍、蒙蔽。,复天赋灵明、自然自在本性,自我生命才能自然、自在、自如而不内耗自伐,人际关系才能正常和谐,社会才能安定祥和。此天赋灵明自然自在本性之自然本能。如此,人的生命能源、聪明智慧根源,才能发挥正常作用。身心修养由此立基实行,文化知识由此启蒙光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由此创造昌宏,《大学》所谓: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所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此天恩造化、天赋自我良知良能之功、之德、之能。
同感天恩圣德
参考经典:
《吕祖解<道德经>》
玉林先生著 《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等、
2018.12.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