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定的误区:过低、过高或偏离
在教育教学文线中,如果缺乏大概念,目标设定会出现什么样的误区。一般来说,缺乏概念的目标设定,会出现目标设定得过低、过高或偏离的问题。
1.过低的目标设定
过低的目标设定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将素养目标降格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够透彻,且没有将之看作一个整体,最后凸显和落实的就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如果脱离大概念容易出现机械地教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学生很难将所学迁移到真实生活中去比如只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原来学的知识很有可能就过时了;又比如只教学生写通知的格式,但现实世界中的情境是多变的,从纸质媒体到电子媒体,通知的格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种情况则是局限在单课或单个项目的目标之中。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将眼光局限在单课或单个项目中,而单课或单个项目常常针对一个非常具体和细碎的话题或内容,比如一篇课文、一个项目、一个概念。如果没有渗透单元的大概念意识,那么就很难将其与其他内容构成一个集合,而它本身的迁移价值一般是比较低的。
2.过高的目标设定
比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一次我听一节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课后我问老师:“您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他反说就是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问有没有更为细化的目标,比如既然这是数学的项目化学习,那么这节课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数学素养呢?老师答不上来。这就是我们说的过高的目标设定,老师们把学科核心素养笼统地写人目标,带来的问题是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深。实际上,每一个核心素养都要有其对应的大概念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核心素养,否则目标的模糊性会带来教学和学习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以“合作”为例。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素养,但教师如何理解合作会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以及培养的效果产生影响。实际上,不同阶段的合作对应着不同的大概念,比如大部分合作,无论是像“制作一架无人机”这羊的跨学科学习,还是“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科学)“制作一部宣传片语文)这样的学科学习,都分为“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英文中这两介段的合作概念也有区别,分别为“collaboration”和“cooperation”。而这两段的素养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大概念是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