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1 雨
最近在读《从0-1》。
读惯了实用类书籍,再读《从0-1》这种看起来不太实用的书,会有不习惯。前面两章,会很难进入阅读状态。拿起,翻两页,放下。再拿起,再放下。反反复复多次。《从0-1》最初给我的感觉,是一本商业著作,什么Facebook、PayPal,我都没有用过呢。以我当前的格局,应该很难懂很枯燥。尤其是几篇序言写的太高大上了。
后来读了一部分《穷查理宝典》,发现以我当前的经历,并不是很适合阅读它。我决定缓缓。于是再次拿起《从0-1》。我发现,我被骗了。这次当我静下心来强迫自己阅读到第三章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发现了一点乐趣。不,应该是很多乐趣,它并不比读小说更枯燥。
由此,我总结出几点关于如何读《从0-1》这类商业书籍的方法。
1. 简化商业案例
2. 连接已有知识
3. 找到可用知识
这些方法,并不是指记得多少内容,获取多少知识,而是发现乐趣,产生阅读兴趣。很多人喜欢读某一类书或是读不进某一类书,几乎都是由于兴趣在起决定作用。我觉得发现读某类书的乐趣,比强迫获取多少知识更重要一些。
1,简化商业案例
在这书中,会引用到很多商业案例。曾经我一听到“商业案例”这个词,就会想到国际大企业打架背后的故事,非常头痛。后来,我把这些案例不当案例看,不试图强迫自己站着作者的立场做商业分析,只是把这些案例当成故事来看。
在第三章《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提到:
美国航空公司每年都要接待几百万乘客,创造数千亿美元的价值。但在2012年,飞机票价平均178美元,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而谷歌,创造的价值相对少,但是从中赢利却多得多。谷歌2012年只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而航空公司创造了1 600亿美元),却从中获利21%——利润率是当年航空业的100多倍。谷歌的巨额利润使它的市值是所有美国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多。
面对美国航空公司与谷歌公司所提及的一系列数据,看得头昏眼花。但是这些数据,只是为了证明两家公司利润的差异悬殊,对于读者而言,这些数据并不重要。当我们将其当成一个故事看,就简单很多。
把上面的案例翻译下:
航空公司创造的价值很大,但利润很小。谷歌创造的价值比航空比,利润高出几百倍。
看到这个,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差距?谷歌是怎么做到的。
接着作者就给出了答案:
多家航空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但是谷歌却只有一家。
这样就跟上了作者的思路,能更快的进行阅读状态。
2,连接已有知识
对于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内容,90%是陌生的,很难使自己达到沉浸式阅读的效果,甚至读两页就产生了倦怠感。“这丫说的什么玩意?”我丢。
所以,在重新打开一本书阅读之前,读一下目录,搜索一下关键词,看看有没有可能自己接触过的点,浏览下这些章节,试读一下,是否能产生兴趣。
通过浏览第三章《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连接“垄断”与“完全竞争”这两个关键词。因为这是经济学中的概念。这让我有熟悉感,更容易读下去。
《从0到1》提到许多垄断大企业并不像经济学中的“垄断企业”那样,将自己的垄断地位高高挂起。相反,他们通过行业的划分,将自己归属到竞争力很弱的行业,从而避免“垄断企业”的称号,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3,找到可用知识
“我只是个小职员,又没有创业,看这些毫无卵用?”
但是前几天,我无意间发现剽悍晨读解读了《从0到1》关于垄断与竞争的部分,应用到个人职场上的提升。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竞争同样忽视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天赋。比如你会写代码,但销售部门对于销售KPI的竞争要求,就会让这个特长无法发挥。此时,竞争很可能使你沦为无人赏识的普通员工。
所以你应该充分发挥特长,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垄断力。垄断力意味着领域里的权威,他人无法与你竞争,比如成为部门公认的PPT高手,或者写稿达人。那么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和价值都会有所提升。
所以,如果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职场垄断力必不可少。
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着许多小众领域的“垄断者”。这些“垄断者”通过小众的优势,吸引粉丝形成影响力,从而逐步崛起。在这个时代,最怕的不是什么都会一点,而是那种在某个领域成了精的人,即便那个领域可能小到不被普通人重视。那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机会“创业”,但我们可以从“创自己”开始。
结语
实用类书籍,不需要思考太多,就要手册一样,大部分可以被直接使用。但是非实用类的书籍,不会直接给出你方法,但是会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被运用的更广泛。可惜大部分人,都此视而不见。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