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

作者: 宁都谢志雄 | 来源:发表于2018-06-15 12:41 被阅读135次

    ——《让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学习体会

           6月13日晚北京丰台五小教育集团李磊校长与我们分享了《让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学习共同体教学策略探究》,听后的确受益匪浅,让我对学习共同体教学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丰台五小是北京市的一所名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特色。李校长首先说到标题——“让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就是学习共同体教学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和做学习共同体的初衷,有一次李磊校长在教学观察中发现,真实的学习并不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从而促动了她对学习共同体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日本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是同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同他人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为所有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的机会。不放弃任何学生,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利。

            学习共同体的原理:①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是建立在构建对话性沟通的基础上的。②对话性沟通通过相互倾诉的关系而实现。③倾听他人的声音是构建相互协同合作学习关系的基础。

            “协同学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协同学习关系、构建对话性沟通、相互倾诉的关系。李校长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具体地为我们解读了学习共同体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 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倾听

             首先李校长通过一些照片,展示低年级学生两两对话的情景: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接着播放了语文课《黄河象》的教学片断,为我们展示了高年级师生相互倾听的情景。

    1、 学生的“倾听”实现有效的对话

            为了实现有效的“倾听”,丰台五小特意设计了五种声音:0号声音:无声;1号声音:只能同伴两人听见,不能让第三人听见;2号声音:四人能听见,不能让另一组人听见;3号声音:全班能听见;4号声音:上操口令声音。

            给出具体指令,长期巩固,形成“静文化”:1、“静”从早晨开始。(有意义的事)2、请用1号声音与你的同伴交流你的想法。请用0号声音把作业本传上来……3、课间在声音上也给学生具体要求。(不打扰课间学习的同学)

           倾听三部曲:目光注视—自主思考—梳理提升,能静静地耐心地听他人的发言并思考,尤其是自己特别想表达的时候,也能控制自己,听完后想一想再表达。

    2、 以“倾听”和“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学习”

            学生的“倾听”。倾听(文化):对别人是尊重、对自己是重要的学习、倾听比发表更重要。倾听(内容):①理解:什么意思?来自哪里?②比较:和我想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我有什么补偿、建议、问题……③评价:他的想法好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学习?还有什么建议?(说出理由,切忌笼统、模糊、抽象,越具体越细腻越明白越好)

           教师的倾听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的“倾听”。倾听(文化):蹲下身子、放下教案、不打断不定论、有耐心……倾听(内容):①学生的发言与文本有何联系;②和前面同学的发言有何联系;③与生活实际有何联系;④与以往的知识有何联系。

    (二)建构对话性的沟通——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协同学习既不是若干个学习者的简单相加,也不完全等同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不能窄化为课堂上偶尔组织的讨论与交流。它是课堂里学生“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的学习过程,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概念。

            “协同学习”有别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是学生之间一致性,而在“协作学习”中学习的主体终究是个人。在协同学习活动中决不强求一体化,恰恰相反,它追求的是学生的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学习,并不是从同一性中产生的,学习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异之中。协同学习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李校长以一段数学课的片断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协同学习。

           日本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共同体的三大核心——学科本质、相互倾听的协同学习、直击本质的挑战性任务。协同学习——对话性沟通行为培养:

           1、敢说我不会,提出自己要研究或不懂得问题:①课前预习,有质疑(学习单、批注、实验单);②交流有疑,敢提问。

            2、能说我不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①不重复他人的观点;②补充自己的新观点;③学会换角度思考。

            3、善有新发现,发现同学或老师的智慧方法、思考路径:①反思学到的好方法;②反思他人的思考过程。

          4、主动会合作,实现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人人有任务、人人守规则(抽号、互答)。

          5、举一能反三,获得认识发展,并学以致用:①这样做好在哪里?②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做?

    (三) 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安全的学习环境

            要实现有效的沟通,让倾听能够真正出现,让学生敢于说不会、敢于说不懂,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这里的安全更多的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李校长为我们展示了一张照片,一个普通教室课桌U字型摆放,学生两两相对。为什么要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因为孩子们只有被尊重、被信任、被包容,他们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我不懂、我不会,否则孩子们会很紧张。

            过去的课堂中很少出现“我不会,我去求教”的情景,有时候老师也会问学生有什么不懂吗?你来问一问,学生有时为了配合老师就问一个假的问题,这个时候学习不是真实的状况出现,所以教师的包容、耐心、等待也是创设安全环境最基础的工作。我们要跟学生有平等的视线,心中建立无错的原则,所有孩子无论答成什么样子,都是他发自内心的表达,要告诉孩子你的错误是对我们最大的贡献,这时我们的伙伴关系才能形成,我们的倾听关系才能产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才有可能把学习外界的、和外界的对话、和他人的对话、和自己的对话联系起来,老师才有可能带着孩子们做进一步的思考提升,这时候协同学习才能产生、学习也才能出现,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这种安全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做学习共同体时,首先要做的工作,要创设人人谦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文化。要看看我们的学校、教室里是不是这样的:同学之间是相互接纳的吗?是能够相互分享吗?是相互欣赏的吗?是能够互相倾听的吗?这些都能检验我们课堂是否具有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时学生学习才有可能出现,协同学习才能产生。

    (四)建构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改变

           在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丰台五小做了一些改变,前面给我们看了一些实例,下面李校长给我们归纳了一下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在教学的空间上,低年级教室基本上是U型座位,我们的教室小,让学生离得近一些,让他们有倾听、对话的可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去老师这个中心,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便于学生倾听和对话,便于学生核心问题不断出现、学习的产生,这个时候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可能出现。

            在时间上:变教为学,学生学的时间要比教师教的时间要多得多,暂且把比例定为80%和20%,当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自学时间:学生要先依据核心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教材或其它学习资料进行自学,产生自己对核心问题的初步认识或是产生自己的疑问。协同学习时间:思考讨论实践的时间应超过整节课的50%,学生在协同学习中通过倾听、串联、返回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实现深度思考。

            在研究挑战性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问题的开放性、实用性、挑战性,这是一个最难的工作,特别挑战老师对学科本质的掌握,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当然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素质会越来越高,同时我们要懂得如何聚焦核心问题,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针对这个核心问题来提出问题,或者组织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在课堂的推进中得到解决。实质上协同学习:以倾听和对话为主;倾听关系、伙伴关系、互学关系;来自学生的真实的共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问题是怎么来:一是从学生中来,通过学生质疑,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或分歧点,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每节课课前都有一个学情调查或者学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老师收上来,作为提出挑战性问题的基础。二是从教师中来,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就要充分考虑学情,并结合对教材深度解读,联系生活实际,选出能体现学科本质特点并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上:我们要化繁为简,简约而不简单。一张学习单,一个指向性的大问题,多个协同学习过程(不断重复倾听、串联、返回,就是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就发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角色从主导者变为观察员,主导者和观察员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观察更重要一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每次研讨课老师就会坐在孩子旁边,做观察员,观察孩子是如何进行学习的。老师上课把任务发下去后,也都会走到学生身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一个老师都要为同伴做观察员,观察员的就是聚焦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否发生?怎样发生?真正的学习发生了——我学习到了什么?真正的学习没有发生,为什么?怎么改进更好?

            作为学校的管理,主要观察内容:课堂氛围是否自然、平和?互相倾听关系如何?学习过程是否顺利,哪些学生遇到了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如何克服困难或者为何无法解决?每节课后都有一个研讨,研讨规则:不对执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做出评价,不简单评判课或执教老师的“好”与“不好”,不给执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只谈我在这节课上,这位老师身上以及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研讨核心:细致刻画每个学生或者特定小组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故事”,细致到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乃至心理活动的推测,有的老师可以完全用语言来复述学习的场景。“观察员”定位使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处在同一个学习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推进学习的展开,共同从中得到知识和养分。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性表现在每个学生每次发言的洞察,专注于“关联”和“推进”,而不是“喂食”知识和技能。学校教研方式的也在发生转变,每个班级的门都是打开的,老师、学生不会因为有人进来听课而受影响,通过巡课制掌握各班第一手课堂真实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业务研究;促进师生关系发展,现在我们这里班班都能上研究课。

            其实我们研究学习共同体课堂,就是从“满足学生需求”出发的教学实践:创设安全环境——满足学生安全需要;实施协同学习——满足学生社交需要;内部与外部结合——满足学生尊重需要;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满足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要。

            最后李校长为我们分享了学校老师的一个“幸福分享”:今天学习了学生核心素养是什么,对接我们研究的共同体课堂,其实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以前总是问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共同体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也通过上周葛老师的引领课发现:我们共同体其实是自主课堂更加深入的研究,是为了每个孩子公平的学习权,是让学困生不孤单不害怕课堂,也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能会思考会学习,最终通过学习的过程完善自我,学会包容与尊重,学会互助与欣赏、感恩!

            听完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丰台五小在建构学习共同体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于莉莉老师的前一讲《学习共同体课堂建构》主要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学习共同体产生的背景、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而这一讲李磊校长则从实践方面,与我们分享了丰台五小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宝贵经验。李校长的这堂课讲得非常全面细致,不但能帮助我们理解巩固上一讲的学习内容,而且能指导我们开展学习共同体教学的实践,只要对学生稍加训练,完全可以稍作修改就“照搬照套”。当然,构建学习共同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她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更需要长期磨合、坚持不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方面要积极尝试和探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我不懂、我不会,要和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倾听关系;其次要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变教为学,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此外还要构建协同学习,实现与同学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追求学生的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让每个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乡村的每个孩子也能获得公平而优质的学习与发展,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培养一些合格人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ap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