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9年初中毕业。
高中三年住校,每个月的生活费是两块钱。学校食堂卖的炒菜大多数时候是炒萝卜丝或者炒白菜,每份儿五分钱,这也买不起,基本上吃的都是从家里带的咸菜。
一放假就成了地道的农民,家里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跟大人一样,早出晚归。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喘口气儿。晚上吃完饭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躺在床上全身都像散了架一样。
想趁假期多读点儿书?这是不可能的。既没有书,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你想给家长说在家复习功课?看着父母劳累的身影,怎么开得了口?于心不安。况且家里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花生还没长熟,就已经对产量和收入做了评估,计划了钱的去向。
那时候假期想学习,我只有去地里干活时悄悄把书揣在身上,(怕邻居们看到了拿"大学生"这个词取笑我)趁中间休息时看几眼。
跟过去相比,现在每天有时间读书,也能买得起书,所以每天阅读的时光感觉格外幸福。
正如余秋雨所说:贫困的记忆成了我的"启蒙课程",一生被青少年时代所受的贫困所滋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