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事思考思考者健康&养生
我们为什么容易被忽悠?

我们为什么容易被忽悠?

作者: 白立平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08:22 被阅读9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一直很好奇:

减肥这个事情,不管是保健品、治疗仪还是各种花式疗法、只要和减肥沾边,明明觉得不靠谱,但追随者趋之若鹜。

医院里针灸、足浴、拔罐、艾灸、按摩,一应俱全,专业医师操作,享受医保报销,而很多人却要花大价钱去街上的养生会馆,还互相探讨哪家更“专业”?

平时买菜为毛八分讲价的大爷大妈们,能动用一辈子的积蓄买保健品?推销人员几句“叔叔”“阿姨”“干爸”“干妈”,就觉得比儿子闺女还亲,说什么应什么?

医生苦口婆心地给患者科普,告知许多慢性病不能根治,但病人转眼就去社区里听旁门左道的健康讲座,相信包治百病的特效药?

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在驱使人们信服?心甘情愿地被忽悠?

是急功近利?

是宣传不到位?

是营销套路深?

好像都不足以解释这些现象。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容易被忽悠?

01

形象思维

人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不是推理与论证。形象会引发出一系列毫无逻辑关系的联想。比如:

电视广告画面:一个红色的血栓在血管里游荡,突然一粒胶囊“唰”地飞过来,击中血栓,血栓被打得稀碎,然后病人站起来了……

我们小城的商厦一层,在展卖一种减肥产品——“甩脂抖抖机”,人站在上面,身上的赘肉随着机子的高频率抖动在乱颤……

小诊所的人流广告:“领先的技术,安全无痛苦,让您在睡梦中轻松解除烦恼。”……

这些我们常见的营销手段,无不激发我们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唤起栩栩如生的景象:

一粒胶囊就能把血栓打碎,人可以走路了;

赘肉的强烈震动,就能把脂肪甩掉;

无痛人流,就像躺在床上睡觉一样美好

……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就会顺着头脑中被唤起的形象,一点一点地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把想象中的结果嫁接到我们的需求上。

这不正是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吗?于是我们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那个产品上,梦想就开始了。我们把想象和事实混在了一起。

虽然理性告诉我们:血栓不是用胶囊打碎的,脂肪不是被抖掉的,无痛人流是有一定风险的,但事实在我们大脑中已经被选择性屏蔽。

这些营销手段,正是利用了形象的词语和画面,巧妙地激活了我们的想象。然后带给我们一个心理暗示:这个产品肯定有效。

02

情感暗示

人无论什么年纪,都有自己的欲望和梦想。年轻人要漂亮,老年人要健康,生病了要治好病,谁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欲望?

如果事实告诉我们:减肥就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慢性病是治不好的,要长期吃药控制”、“人流手术有出血不孕的风险”……

这些话简直太扫兴了,打破了我们心中对美好愿望的憧憬。这时,理性和逻辑很难走进我们的心里,人们情愿转向那些迎合幻象的事物。

洗脑的力量之所以强大,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充分调动人们的情感欲望,敢于无视现实,敢于承诺梦想。

而医学不敢做慷慨的承诺,因为它不能撒谎,不能无视科学的逻辑。

看待一件事物,只要付诸情感,人就只相信他自己所相信的东西。

如果你给他讲,保健品砸了巨额广告费,还有那些礼物、赠品、免费旅游,这些钱是要消费者买单的,所以保健品本身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价值?

听的人也许表面上会同意你的观点,但过不了多久,他无意识的自我就会重新带回他原来的观点,他会有一大堆理由证明自己是对的。

人一旦相信了某件事情,这个信念就变成了一种情感,根深蒂固,他会时刻处在它的影响之下,而且还要采取行动或做出某种表态,和内心的信念保持一致。

最后我们发现,对抗是徒劳的。这就是,为什么老人宁愿听销售人员的话,也不听儿女劝告的原因。

03

逃避思考

理性和论证,只能被有头脑、善于思考的人接受。

别有用心的商家营销,不会一点一点地给你讲产品的逻辑,即便讲,也是一大堆新名词,让你雨里雾里。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挖掘让人动心的事情,如何诱惑人们掏钱。

“孝敬爸妈,xx金”;

“用xxx,躺着就能瘦”;

“卵巢保养、淋巴排毒”

……

是啊,广告需要简单明了。消费者掏钱,就是要爽的,谁愿意劳神去研读复杂的产品说明?谁喜欢被搞得很无助的样子?

面对一件事物,我们逃避思考,倒不是因为它辛苦、要动脑筋,最要命的,是因为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得出一连串和内心事实相矛盾的该死答案,让我们的憧憬破灭,就因为这个,我们才懒得去思考。

Ps: 我在写文章时深有体会。为表达一个观点进行逻辑思考是很烧脑的,当你好不容易想出一个思路,写出来又发现,论据与论点是矛盾的,错误的,这个时候挫败极了。这意味着我不得不放弃辛辛苦苦得来的东西,再去重新思考,这个过程太痛苦了。

其实,大多数人的心理过程中并没有多少逻辑成分,在超出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之外,也不具备多少经验和评判能力,而这正是别有用心的商家赢得人们信任的一个要件。

04

洗脑套路

媒体上曾报道过一个保健品的营销套路:

“免费赠礼”作饵、“健康专场”洗脑、“专家义诊”推销、“亲情营销”维系。环环相扣,层层有人把关。

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写道:

煽动信众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手法是,“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它们的作用缓慢,然而一旦生效,却有持久的效果。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推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体头脑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保护嗓子,请用XX喉宝”;

“治颈椎病,选xx康”;

“治疗白癜风,就选xxx”

……

得到断言的事情,要通过不断重复才能在头脑中生根,“谎言千遍即成真理”。

到了一定时候,不断重复的说法就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深层区域,我们会忘记是谁在不断重复,只记住了那个说法,并且对它深信不疑。

当这种重复的说法再也不存在异议,强大的“传染”过程就此启动。

人生存在社会中,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人群中都具有强大的传染力。

“女人就是要富养自己”;

“要么瘦,要么死”;

“花几千块钱买健康,多值啊”……

推销者总是借助于人的感性而不是理性。他们会夸大人对这种感性的需要,从而接受这种暗示。

得到暗示的人们,被勾起那些模糊的欲望,当最初的憧憬得到内心的肯定之后,就会立刻变成行动。

“支配着大众的是榜样,不是论证。”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

这些观念经过断言、重复、传染的过程会彻底征服人们的理解力,成为信众的一员。

以上就是我读书后的思考,与您分享。但愿我们遇到如此的场景,能够多一分警惕和思考,不被他人所忽悠。

——END——

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容易被忽悠?

    我一直很好奇: 减肥这个事情,不管是保健品、治疗仪还是各种花式疗法、只要和减肥沾边,明明觉得不靠谱,但追随者趋之若...

  • 我们很容易被忽悠

    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听课的海报,导师厉害不厉害不知道,单是那业绩写的很吓人,半年涨粉1000万的人,那不得成...

  • 家长为什么容易被忽悠

    对于大多数想要让孩子通过读书在未来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更有大好发展前景的家长来说,肯定会想让孩子上一所更好的...

  • 我为什么容易被忽悠

    又是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 周四去参加公司组织的创新孵化器活动,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听各种被公司认可的创业公司介绍自...

  • 《影响力》-为什么老被商家忽悠1

    《影响力》一书中提到我们为什么常常被忽悠,今天来看看为什么容易被忽悠的前两个法则: 1.互惠法则 a.当你接受商家...

  • 你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忽悠呢?

    为什么有些产品一说限量供应就很容易引发人们抢购? 为什么明明有些人我们不喜欢却无法拒绝他们的要求? 为什么我们更容...

  • 我们怎么判断一个观点是对的?

    有数据表明,人类的大脑非常容易被忽悠,平均每天被忽悠50次以上,有些错误的观点对生活影响不大,被忽悠也就算了,但还...

  • 你容易被忽悠吗?

    近期接触到一些有趣的概念,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这是一些逻辑性的概念。而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却经常存着一...

  • 项羽:主角光环也罩不住的人生

    小的时候容易被忽悠,尤其是容易被自己忽悠。 当时读了李清照老师的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学会独立思考,做一个“行走的思想发生器”(23)

    一,为什么要独立思考? 人的大脑很容易被忽悠,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被广告,营销,宣讲,谈判等植入一些错误的观点,小事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容易被忽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qf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