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有意思
【史记成语(三十一)】无解方程——忧患的信条

【史记成语(三十一)】无解方程——忧患的信条

作者: 公子小眠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21:00 被阅读20次

    [成语]:彰明较著

    [释义]: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司马迁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他总结了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也从《庄子》里拿来柳下跖的奴隶起义作对照。按照当时的道德评价,伯夷、叔齐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人,而柳下跖是十恶不赦、人伦丧尽的恶徒。但是偏偏这位“盗跖”高寿而终,伯夷两人却饿死荒郊,如此强烈的反差,瞬间否决了那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俗话。

           所以,我们的太史公司马迁顿时怒火中烧,“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越是处事谨慎,越是容易被欺负,招致祸患;越是嚣张无忌,越是挖空心思害人得利,反而善终。司马迁既走过江湖之远,又久见庙堂之高,对这些正不压邪的现象可谓是见怪不怪。正因为如此,他秉笔春秋,才压制不住那股子火气,乃至于质问天道。

           当然,面对这些现象,司马迁这个标准的士大夫可以尽情开火,一吐胸中不快,但是他依然没有实实在在的应对之策。要不然也无需用“彰明较著”一词,无非是看的越明白,痛得越真切罢了。

           司马迁的痛苦,正是中国古代士人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同时击中了传统儒家礼法精神的软肋。

           儒家的很多立场,之所以正大光明煌煌大气,就在于他给了阶级社会中人心以道德坐标。中国古人是最讲究道德评价的,这不仅是商周以来周礼的延伸,更是儒家两千年力图保证的战略制高点。

           封建社会的诸多道德形态,有的立足于义利之辨,有的根源于君臣大义,有的着重于修身养性,有的颇有见地,有的实在恶劣,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大网,既给了每个民众按部就班的人生节奏,也影响了两千年来大家的价值观。

           总体看来,中国古代士人忧患意识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忧君。君主是古代王朝立政治国的出发点,古人对于忧君之关切,总是承载着某种安危存亡之道。孟子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其凸显的意蕴寄托在当政者须怀着一股居安思危、存不忘亡的“忧政”之中。

           东汉史学家荀悦把君主分为五类:有治主,有存主,有衰主,有危主,有亡主。中国古代多人治少法治,所以选人用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荀子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对君主识人鉴人充满了期待。

           另一方面是忧民。从秦代开始,实际上内圣外王的治国理念基本成型,以后的唐宋元明总是对秦朝酷刑统治滥用民力指责不已,但在治国理念上却基本如出一辙,古代士人也是一致。

           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此后,孔子的观点被传统士人反复引用。

           集儒法两家特点的荀子在《王霸》里写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法家的管子也注意到了民心向背对政治的重要性,他在《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传统士人对生民之苦多有关切,也充满同情,以至后来引发出了后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疑是把忧患意识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   

           结果每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用尽所有的心血,捍卫着圣贤书里描绘的“理想国”。那里有礼贤下士的君主、大公无私的文臣、杀身成仁的将领,小人几乎绝迹,君子大行其道。那里为人处世,对要对的理直气壮,错要错的心甘情愿,秩序井然,各安其位。

           但是,封建朝堂之上,奉公体民者如凤毛麟角,贪虐残暴者如黄河之沙,不用说“彰明较著”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光是噤若寒蝉、明哲保身的骑墙派就占了盈廷大臣的多半数。儒者礼法的苛求始终抵不过世俗酒路灯红的磨蚀,再多发自肺腑的“劝世良言”总成了案头的摆设、纸糊的门面。

           诸子百家没解决的问题,司马迁心里明镜儿似的。明知是一道无解的方程,也只好暂时忘却演算的过程,低着头做下去,直到生命终结。

           这是太史公的信条,更是历史的局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成语(三十一)】无解方程——忧患的信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zq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