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与怨

作者: 冬后春初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23:39 被阅读35次

总认为有德之人,必定修行也不差。今天看到刘墉说中《忌爱现》中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让人深思。

小时候,每逢遇到叫花子,妈妈都会让我拿看碗铲满满一碗粮食装进叫花子口袋里。遇到叫花子多了,我不仅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多给一碗,或者让叫花子在我们家多吃几天饭?”。妈妈的回答是:“碗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当时的我似懂非懂,不过却是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了。

成人之后,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总会遇到见证这句话的事情。

好朋友的外婆年轻的时候不仅养了自己的四个儿女,还养了被打成右派的二叔家的三个儿女。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养活自己一家人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加了三个。并且二叔家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好友妈妈姊妹四人连高中都没一人上过。自从二叔家孩子上了大学,再也没来看过好友外婆一眼,认为是凭自己能力考上的大学。而好友妈妈姊妹几个,连带后辈在她外婆面前,遵敬的让外人羡慕。如今好友外婆已快一百岁了,可从不会在别人面前提曾经的那段过往。你去看她,她会像对老朋友一样与你聊天。这样德行的老人,长寿的回报远比别人对她的感恩强数倍。

朋友小A在政府部门工作,给我讲了他遇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位上访群众去找他们,问工资什么时候发,党和政府不关心他们,不好。朋友说那是最低生活保障,如果政府不关心你,吃有低保,住有廉租房,水电费和物业费都有相应减免,你觉得党和政府不好,你就去国外,去台湾生活,那里党和政府管不到。那人听了,灰溜溜地走了。朋友说,这些年国家出台了那么多惠民政策,帮助了多少人,可是有些人,没给国家立半分功,享受着国家福利,还要说国家不好,好像国家欠他们的一样。就是工作人员给他们办了事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听不到。怎么就遇到这样的人。

前段时间有了结果的江歌案,多少人一直关注事态的进展,虽然不尽如人意,可那是日本的法律,我们无权干涉。之所以大家关注,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善良应该归回她的本来面目,不应该让恶胜善。

年末热播电影《芳华》更是把善良与邪恶表现出来。所谓的好人,活雷锋总是被认为是傻子,可是恰是这样,也让人对他们特别遵重,也映衬出别人心里的小人形象。

其实我也在想,妈妈当年的那句话,可能也不全面。我们施人以援手,是希望他能顺利度过眼前的困难,并不是想要得别人的回报,而常与一人援手,可能是我们自己有问题,并不是别人的问题。

前几天,和一长辈聊天,说曾经得过贵人相助,一直无法回报。长辈说,不需给本人回报,你只需将这种帮助延续,回报给有需要的人,就是对你的贵人最大的回报。

相关文章

  • 德与怨

    总认为有德之人,必定修行也不差。今天看到刘墉说中《忌爱现》中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让人深思。 小时候,每...

  • 2019-11-05

    德 怨 德、怨是人的两大品行,也...

  • 论语中级读本(宪问第十四)(8)

    14.34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〇“以怨报怨”则积怨日深,“以德报怨”则迁就...

  • 道德经   79

    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

  • 《道德经》之学习篇‖03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独立的一年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读巜道德经》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

  •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菜根谭》

    第二卷: (三十一)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原文: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

  • 品味菜根一百零八

    108、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如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抛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与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nk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