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的梦想,孩子的教育也就变成了家庭的重大任务之一,那么孩子真的有必要去早教班吗?
(1)
昨天上午带孩子去打疫苗,打完针在观察等候的时候,边上坐着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阿姨,怀里抱着一个六七个月大的孩子。孩子一直盯着我,还不定时给个微笑,座位挨着那么近,我就一边和自己家孩子玩,一边逗她。
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还是那种特别爱笑的孩子,我冲着她说话她,她就会抿着嘴乐一下。后来,阿姨说,她是家里的保姆,孩子妈妈开车把她们送到门口就走了。我问她,宝妈是去上班了吧。阿姨一直摇头,说没有上班,不知道干嘛去了。
孩子一岁之前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打疫苗,偶尔还有一个月打两针的时候。每一次去疫苗,我也会跟周围的家长聊天,但保姆带着孩子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见,大多数都是两个家长带着孩子过来。
我没敢跟阿姨继续往下继续聊这个话题,我怕我多半听到的是抱怨的声音。于是,赶紧夸孩子养得好,问孩子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喂养这些不痛不痒的话题。
没过多久,孩子妈妈进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煎饼。她刚坐下,就向我推荐这家煎饼位置在哪里,有多么多么好吃。哎,她也是不容易,外面天寒地冻,最高温度零下3度,来给孩子打疫苗的时候,能够不忘先去附近的网红煎饼店排队买吃的。
素昧平生,我不好评论什么,只要硬着头皮说哪天我也去尝尝。我还没说完,我闺女直接冲着对方说“给,给”。完了,我知道我那见不得别人吃东西的孩子看上人家煎饼了。宝妈说:“阿姨想给你吃,可是太辣了。”为了不让对方尴尬,我赶紧说:“没事没事,她就是一看见吃的就想要。”大家一笑而过。
等我给孩子好穿外套准备走的时候,宝妈突然问我:“你是自己带孩子还是有阿姨帮着啊?”我说我是自己带。她用诧异的眼神看了一眼边上的阿姨,然后对着我说,难怪你娃这么早就会说话了。
(2)
我大概明白了这个眼神和这句话的含义,她是在责怪家里的保姆阿姨没有好好教孩子说话啊。
一个妈妈心大到能让阿姨一个人抱着六个半月大的孩子来打疫苗,也是让人够不放心的。要知道是打疫苗是要在疫苗单子上签字的,还要确认下一次疫苗的时间和类型啊。自己进来晚了不说,来了不问孩子的情况,先直接给边上的我推荐煎饼,我不知道我还能说啥。
抱着孩子走到门口的时候,宝妈追过来,问我能否加个微信,孩子上没有早教班,上的是哪个班之类的一串问题。我没给她留信息,就告诉她我没上早教,约好的出租车到门口了,我要赶紧走了。
家里条件允许,给孩子挑一两个早教班未尝不可。可是,在完全可以陪孩子、逗孩子玩的时候,自己不是忙着边吃东西边刷手机,就是和边上的人聊天,这样子去上早教班的效果能好吗?真的把孩子的早期教育寄托给保姆和早教班老师好吗?
前几天,初中一群同学想约一下元旦聚会的事情。聊了没几句,一个男同学就问起孩子什么时候上学好,他们家孩子一周岁7个月了,说话不清楚,想让孩子早点上学,去纠正一下说话问题。另外两个孩子已经上小学的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些幼儿园的情况,说不一定非要9月份入学,也有早托班、春季班什么的。
大家一直觉得他们家三个大人看一个孩子足够了让孩子玩的三岁多再去上幼儿园。可他自己还是坚持早点上学好,他的观点是孩子在家学的东西少,自己常年驻外,媳妇这又怀上二胎了,老人照顾孩子照顾不周到。
他问我有没有给孩子上早教班,我说我和孩子两个人在家饭都吃不上,还上什么早教班啊。这不是玩笑话,孩子一个半月大的时候开始,就是我一个人带,白天吃饭时间不固定,经常午饭时间托到很晚,我真的没说谎的。
(3)
大家都不相信我的话,觉得我在说笑,但是真的不是笑话。孩子每天上午下午各睡一觉,我也就只有天气好的时候带孩子在附近公园或者写字楼下面玩一会,就连室内游乐场都没去。一是我总觉得孩子小,去人多的地方不好;二是孩子独立站立还不是很好,我一个人带她出去玩的话,怕有危险。
不过正是因为没有办法带孩子出去,所以我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做不到一眼都不看手机,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全心全意地陪着她、逗着她。
我没有科学育儿的经验,我只信奉一条,让孩子开心地笑。我也知道,孩子需要小伙伴玩,住在一个小区的差不多年龄的孩子少,没有小伙伴,我就自己陪着她当她各个类型的小伙伴。
老公说,生个孩子,我也变成了二百五,现在学个猫叫狗叫那是随口就来,跑着调都能把儿歌唱几遍,陪孩子玩起玩具自己都比孩子玩的嗨。。。
为了哄她,给她背诵毛主席的诗词,不耐其烦地对着她说话,教她敬礼、叉腰,教她假哭、假装生气。。。孩子的模仿能力和简单的词语的说话能力,就是我这样毫无规则地一点点带出来的。
教了孩子几遍飞吻,她自己就会了,虽然不标准,虽然有时候会把手放在嘴里,但是现在只要我做一下飞吻的动作,她会跟着做;孩子9个月的时候就学会了“给”字,给别人东西说“给”,跟别人要东西也是“给”,每一次她给完我东西,我都说“谢谢”,结果就是她自己也说“谢谢”。
孩子咬字不清晰,有的发音不准,就像晚上睡着后自己饿了会说“开灯”,白天饿了会说“倒点”(孩子半岁之后开始吃配方奶),这两个词听起来都不是很清晰。但这个跟她自身发育有关系,毕竟这是一个刚满周岁没几天的孩子。我给同学的建议是,如果真的只是为了纠正孩子发音去早教班意义不大,不如带他的大人多说普通话效果更好。
(4)
早教班作为一种新鲜的事物,备受家长们的喜欢。这也不怪家长,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早早地接受所谓的专业教育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有时候仔细想想,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要经历19年的艰苦历程,咱们自己就是这么一步步熬过来的,到现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被考试的噩梦吓醒,那干嘛不让孩子愉快地玩耍几年呢?
的确,去早教班还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这些都是在家里没办法完成的。如果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去尝试一下未尝不可,但不要把希望只寄托在课程上,尤其是两岁之前的孩子,更多的还是要靠家长和看护者来教育和引导。
也许,有一天我会带着孩子去上早教,但也只是去感受一下,或者参观一下他们是如何跟孩子们沟通和玩耍的,但不会过早的让所谓的“班”把孩子禁锢起来。
也许,有人觉得不上早教班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我更坚信,高考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起点很重要,但是漫长的过程并坚持到底也很重要。
也许,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我始终相信在孩子最初的几年里,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
就比如,如果我飙脏话,总有一天孩子自己也会说出来这些话;再比如,孩子现在能拿一本书胡乱地翻而不是撕,跟她看我安静地看书是有关系的。
(齐悦大型梦想社群,第28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