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2时55分
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截止目前
已造成13人死亡、199人受伤
愿伤亡人数别再上升了
今年才刚刚过去一半
但据统计截止到6月17日我国已经发生三级以上地震263次
其中3.0到3.9级195次、4.0到4.9级54次
5.0到5.9级12次、6.0到6.9级2次
最大地震是4月18日发生在
台湾花莲县海域的6.7级地震
为什么我国地震如此频繁?
地震预警又是怎么一回事?
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地震
据统计,世界各国1973-2017年地震强度≥6级的大陆地震数量,我国以243次占世界首位,第二名是巴布亚新几内亚167次,第三名是印度尼西亚138次,而我们通常认为地震多发的日本,只排在第十位49次。
看到这个统计数据,一定有不少人会感到惊讶,明明自己经历的地震寥寥无几,听说的也不是很多,为什么我国却排在了榜首呢?
的确,日本和我国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日本的地震大多发生在海上,所以大陆强震的数据要比我们少的多,但他们同时还要提防海啸的发生。
下图是我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有地震记录的四千余年间,除贵州、浙江两省外,其他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强震。
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
(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2007年 震级≥5级)
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另据地震多发的四川省记录,从公元前26年至公元2015年,四川省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就有290次之多。
只是由于我国土地辽阔,所以我们每个人遇到地震的次数并不多。
那么,为什么我国地震会如此频繁呢?
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
经科学研究,全球主要的地震带有三个,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全球地震带分布图
来自百度百科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
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
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这条地震带全长2万多公里,横越了欧亚非三洲,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海岭地震带:
这条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所以又称大洋中脊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全球地震带分布图
来自百度百科
而我国恰巧位于世界上最活跃的两个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中间,甚至有些地区还是由这两个地震带组成的。
受到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第四纪构造活动十分强烈。
简单的说,就是那些与地震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活动断层,遍布我国。
中国及周边地震构造图
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从《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月刊上发布的《中国主要地震带与城市近源地震》一图,也可以看出,我国地震带分布有多么的密集。
中国主要地震带与城市近源地震
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月刊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个地震带,这五个地区分别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1]
这几乎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可以说在我国,地震带和城市是亲密无间的,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范围内地震的破坏和危害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那么,为什么地震不能像天气一样提前预报呢?
实际上地震跟刮风、下雨一样,都是自然现象,按道理讲它们都是可以预报的。
但是,由于地震是由板块间运动造成的,地球46亿年来,大陆板块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被挤压或拉断过无数回,这全部来自于人类无法到达的地球内部。
地球板块的变化
来自中国地震信息网
所以,时至今日,人们还是无法知晓大地为何颤抖,地震究竟能否预测,该如何预报,仍是全球科学家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不过,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拥有了地震预警的技术。
与地震预测不同,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根据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号,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布地震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
简单说,就是电磁波跟地震波赛跑。理论研究显示,如果预报时间为3秒,可减少人员伤亡14%,此时室内人员可以跑到坚固体旁,室外部分人员可避开建筑物;如果为10秒,可减少人员伤亡39%,楼内部分人员可逃,楼外大部分人员可以避开建筑物。[2]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示意图
来自日本气象厅
此次刷屏的就是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对宜宾市实现了预警。
千万别小看了这几秒的提前预警时间。当一次破坏性地震发生时,除直接灾害外, 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次生灾害, 比如火灾,油、气、毒泄露等。有时次生灾害的损失甚至超过直接灾害损失。地震预警信号可以触发开关,及时关闭管道阀门等,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实际上,地震预警系统对不同烈度的地震防范效果也不一样。大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地区不在极震区和低烈度区,而在中等烈度区,而减灾 (减少人员伤亡) 最见成效的也是中等烈度区。
各烈度区震害损失比(实线) 及预警报系统的减少人员伤亡比(虚线)。1,2,3分别对应不同震级: ① 8.5 ≤ M ≤8.6 ② 7.8 ≤ M ≤8.4 ③ 7.0 ≤ M ≤7.4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由于系统尚未完全普及,只有部分人接到了预警,所以除了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完善的地震自救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遇到地震
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请牢记
▼
(滑动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原文来自「费米科学」文中部分内容为小编自行添加编辑:井上菌、Cloudiiink来自人民日报
切记不要
▼
1.不要乘电梯
地震时电梯可能严重变形危及生命,或断电无法逃生。
2.不要到阳台上
建筑物如果受损,阳台是最容易被毁坏的地方。
3.不要到窗户或外墙边
建筑物如果受损,窗户和外墙是容易被毁坏的地方。
4.不要找衣物或贵重物品
生命宝贵,逃生要紧。
5.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
这属于危险地带。
6.千万不要跳楼
事实证明,跳楼的伤害很大。
目前救援仍在继续
愿平安
参考文献:
[1] 谢礼立, 张景发. 颤抖的地球/地震科学/院士科普书系: 地震科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
[2] 夏玉胜, 杨丽萍. 地震预警 (报) 系统及减灾效益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 第22卷, 第4期, 2000.
网友评论